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Saturday, 8 December 2012

《考试》

我不是一直运转着的考试机器,每当考试前必须倒入许多的润滑油以让机器转动。

这台考试机器已运作将近16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机器已算老久,或许已经接

近淘汰的边缘。可是机器依然的运作着因为这台机器在一间制度僵化的工厂里。考试是

现今社会中一个让人即敬畏即鄙视的制度,我们还称不上是制度下的牺牲者但这已磨损

我们与身俱来的追求知识的自由情操。


考试总是伴随我们的回忆,它像是一种记忆毒瘤也是一种回忆里的辛酸。

Friday, 16 November 2012

《我们都削足适履的生活着》

我们的一生牺牲了许多自由,这些自由的代价换来的却是削足适履的生活。在短暂且珍贵的生命里,我们牵就了多少人,为了多少人而生活着,渐渐得失去自己所向往的乌托邦。生活在一个自身不向往的地方,做一些逼不得已的事,这些的一切就像把自己的精神,把自的灵魂抛向撒旦并打入地狱饱受煎熬。

我热爱历史但却读了金融系,这种内心的折磨快把我推向悬崖。自由的翅膀早已被无情的世界砍下。我只不过是崁插在一群现实主义的人群中,而我却被困在在这些人的围墙里。

过了前面那堵墙就是自由的乌托邦,但我却被沉重冰冷的枷锁夹着锁骨,我每往前一步,那冰冷的枷锁却以疼痛提醒着我追向自由的代价。。。就算是一步之差,我也到不了那堵墙身后的乌托邦。那是一种多么绝望的意境,像是魔鬼抓着你的内心,像是万千巨石紧压着你的自由,更像是一缕美丽的云彩在你眼前但你却触碰不了。

削了自己的脚掌来适应鞋的大小,我们就是这样的生活着。剥削了自己的灵魂,并献给这无情的社会炼狱。我的脚掌没多少能削了,仅剩下的一些内心情感也逐渐消失,如果现实无情的社会还要继续的剥削,我所能给的就只有一个破碎的玻璃心。。。。

向往自身期望的生活比登上巴比伦的通天塔还艰难,希望我的心能坚持到我登上塔顶并释放我的自由灵魂。。。


Tuesday, 16 October 2012

雨,
你的声音像是仙女编制出的乐章,

雨,
你是洗涤万物心灵的天使,让我们能在罪恶中寻求救赎。

我喜欢雨天,雨天总是带有感伤的情绪,大家都说那是天使在流泪。

雨像是一出戏,你能在窗边观赏翩翩起舞的雨。那就像一滴滴拍打在你心里的泪,让你永生难忘。

阴天是雨的背景,冷冷的寒意是雨的灵魂。我只不过是雨的第三观众,我深深的呼吸阴天的空气并细细感受每一丝寒意。

走在雨天的是我,湿答答的身体得到了救赎。我抵抗住了寒意但却失去了血液里那澎湃的灵魂。

Monday, 8 October 2012

醒人民之智,忧国之未来

今天终于正式拜访国会,下议院的辩论让我对立法机构有更深一层的感触。很荣幸的,首相署部长NAZRI 能与我们有一次对话会。在国会长廊,遇见了反对党领袖安华以及反对党议员蔡添强。在下议员里则看见了我党前两任总会长,翁诗杰同志与黄家定同志。参访国会的行程非常简单,观看下议院辩论,参观上议院亭以及与部长级人物对话。我对这些活动或对话会并不陌生。对此,我也不详细叙述今日的国会参访。

实君立宪制,虚君立宪制,共和内阁制,共和总统制,这些都是宪政。宪政是以法治国并让议员行使人民的权力。一直以来,我非常着迷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毕竟一个皇室能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辉煌历史。以中国为例,大清朝如能完成君主立宪(当然历史并没有如果),那将会是一个非常让人着迷的君主立宪政体。梁启超,康有为,杨度等等崇尚君主立宪的先驱都为历史留下了遗憾。虽说我是君主立宪的支持者之一但我却相信皇室会有消失的一天。

在马来西亚,我们是苏丹的臣民。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认同感的问题,毕竟我们华人拥有自己将近5000年的帝制。记得今年柔佛州苏丹莅临居銮,我很荣幸的能与当地的政党,公务员以及乡绅们与苏丹用餐。当时,苏丹一一的以我们握手。我常在想,苏丹对于我们华裔的想法是什么。自古以来,君主统治着以自己相同血性的民族。我们华人拥有自身的文化历史优越感,对于苏丹的统治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自从拜读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我对文明与文化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对于自身定位的问题。在我国的华裔,自身的认同感是来自于煌煌华夏的文化历史。许多华裔会有更深一层的不满现有的政府因为我们能从台湾,新加坡,香港,甚至现在的中国看见华人成功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华人的教育,在我之前所写的部落格《我的华文教育》,我曾提过李光耀。再看了他的《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我认为年轻一代的华裔必须向他学习。

我们身长于多元种族里,纵观历史,只有统一的文化,历史与语言才能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国家。马来文是我们的国文,只有在一种语言下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民族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各族的自我文化意识非常强烈。在新加坡是以英语为主,母语为副。务实的角度,什么语言才能团结马来西亚的人民。这里我不讨论真正意义上的团结,那将会是冗长的文章,不过学习历史以及世界文明的人们就会了解这一点。

不知曾几何时,我已经不以那些零星的语言教育问题,政治腐败问题看待本国政治。取而代之的是以世界观对待自己的国家,以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历史或政治学说看待政治。我感觉我们像是三国演义,汉朝是马来西亚,其他三国不必多说了。最后三国统一归晋。这晋还不知道是什么。

我始终认为,马来西亚能真正的学习新加坡模式,或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模式。

醒人民之智,忧国之未来。


Sunday, 30 September 2012

生活点滴-08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演奏会前,我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coliseum cafe,,心里总是对这些拥有老情怀的地方兴奋不已。如果历史是一条河,我将每天浸浴其中。


一身西装笔挺的我走进餐馆,因为晚餐后必须赶去演奏会。里面的人大概认为我是富家子弟但我却是在储蓄后才光顾这间91年的老餐馆。门口的第二张桌子便是我的座位。4张椅子,4分餐具但却一个人。



桌台之间的距离很接近,这是餐馆里的风貌。在餐馆里的确能感觉那细腻的历史芬香。




一开始计划的是牛扒但这一盘海南式鸡扒(Hainanese chicken chop)也是餐馆的推荐之一。味道不错,不算上佳但足够满足食欲以及对食物的要求。


餐单朴实简洁。


这一个cream caramel pudding 让我有些失望。吃下去没有甜品所能带给的满足感。最糟的是,我发现了一只很小的爬行类在布丁里头。我很淡定的叫了叫服务员帮我换了一个但新的布丁却忘了放cream,心里也算了。甜品往往是一餐的总结与沉淀,心情的确被影响了。


这是餐厅的另一处。深褐色的吧台,老伙计像是在记录些什么。吧台内的设计与酒瓶的摆设能深深的感觉出以往的时光仍停留在那一霎那。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吧台以及周围陈云已久的摆设。


这是离开餐厅前所拍摄的。


每一次的interval,我都会出来透透气。



这是我在klcc出席的第8场演奏会,或许是第9场,票根都收在家里,不记得了。这一场演奏会开始我会冰封心里所留给你的位置了。你曾说过要弹钢琴给我听,曾说过去新加坡的一些地方但一切都因为你而被抛弃了,也曾说过我有任何心事都能和你说但那一天我难过时,找了你但你却真的不在了。

一直以来,你的确很重要。你就是我的心灵依靠,我从不为人改变但如果你的一句话希望我变我却在所不辞的。东方人,是你将Debussy和蓝色意识带入我的生活。是你和我说音乐的曼妙,优美的文字,忧郁的心情。对我而言,你就是我非常重要的知己。每当我到任何一处,听到好听的歌曲或音乐,第一个就想到你与你分享但这些时光却再也回不来。你找我时,我总是会留时间给你。,我喜欢一个人也是因为你的缘故,因为我遇不到能分享的人。。

你曾说永恒不可能,那我再一次将你的永恒冰封起来。。。等待可能的一天。。


Tuesday, 18 September 2012

演讲稿

终于又完成了一篇演讲稿。。

一份演讲稿的组成是必须考虑许多因素的。由于我不是演讲者,在撰写演讲稿时必须了解演讲者的看法与心态,其次是了解主办当局的活动宗旨,所要传达的信息,加上文字的运用以让民众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吸收,讲稿里也必须有一些寓意以让记者们能有主题发挥。

在政治的讲稿上,必须非常小心的运用词汇,将文字包装成华丽的利剑并表达心中的意见。往往讲稿里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也必须视乎参与活动者的群体类型。称呼的次序,政治的明枪暗箭,个人想法都能融入稿里的元素。撰稿者必须拥有多方面的知识与对社会的了解才能运用在稿的内容里。现实上,演讲稿比议论文还较难撰写因为就像文字设计一样。

无数伟大的政治人物,他们流传百世,震耳欲聋的名言都是从讲稿里发迹的。撰稿者像伟大的造物主,他给予讲稿灵魂并让文字的信息与含义流传下去。

每一篇讲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里面有隐藏也有显露的信息。一切视乎人们对文字设计的理解。




Monday, 17 September 2012

我哭了

我自然的哭了,发自内心痛处的哭。我不敢相信我的理性被攻破了接近5分钟。我内心压抑也就释放了那5分钟。

理性恢复,问题还是需要被解决

Thursday, 13 September 2012

曹操说

《三国演义》连续剧里的曹操说:

“我把这世上庸俗不看的纲常伦理,早已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又都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 

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与奸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现在又错看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就不怕别人错看我。”


我反复看了《三国演义》连续剧,在高中是看的是旧版本的三国。戏里的曹操总是能让我想起李光耀,非常务实的两个人。当然我并不是从戏里判断曹操而是易中天教授所分析出曹操的性格,至于李光耀,我则是阅读了他的回忆录。我相信经验主义,学习过去并务实的踏下未来的每一步。

古老的智慧往往需要被发掘,被提醒。人类是善忘的,往往重蹈覆辙过往的错误所以先辈的智慧必须得以保留并流传,要理解古老智慧但也不能被其所缚。我在曹操和李光耀的身影看见了这些,灵活运用和务实的运用智慧但却又不失一些传统。

你们一直都看错了我。

Tuesday, 11 September 2012

下一次的一个人

一段时间没去MPO的演奏会,不过每一次去都会感慨留给你的位置。我不想在那么辛苦了,是时候和真正能交谈的知音人去演奏会。

下次再去演奏会,我一定要先去coliseum cafe吃晚餐。我真的好喜欢历史沉淀下的感觉。Coliseum cafe,我将会成为你的常客或许从1921年开始,我就是那位常客。我喜欢留下足迹和回忆,喜欢在每一处到过的地方留下秘密。

最近,每一次在KLCC,我都会希望遇见熟悉的人或许是你最在附近上学吧。

在我的记事本上,仍有10几间想去游览并留下足迹的地方。我心里一直都有想过与另一伴用脚步步出回忆但我何时才能遇到。

我像一艘大船上的帆布但谁又是那整风呢?

Sunday, 9 September 2012

《我的一天》

04-09-2012     星期二

课表上只有一堂11点至12点的课。我迟到了,11点15分进的课室但是讲师11点30分就让班上下课了。等不及12点15分的学校巴士,11点45分我就搭上了公共巴士去了KTM车站。12点10分,火车进站。在车厢里的40分钟都在看书。1点到了Bandar tasik selatan之后,我去享用了我最爱的肯德鸡。1点45分搭Lrt到了Titiwangsa捷运站。2点10分抵达,等了我哥约20分钟因为我约了他去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我们3点抵达目的地,其实在这之前很纳闷,到了titiwangsa之后必须搭德士才能艺术馆。我每一次都不敢恭维我们的交通系统。

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的艺术馆,外观设计独特但墙壁上的画让我觉得降低了艺术馆的地位。那是类似涂鸦壁画,有些格格不入,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假象,审美观总是被艺术感蒙着眼睛。馆内有六个展厅,中间有一个旋螺式的走廊通往每一层楼。艺术馆里没超过10个人,我惊讶了但游览完之后,我相信我知道了原因。










这连贯一起的画,我分3段拍下。这幅画很吸引我。



在欣赏完艺术馆里的展品后,4点抵达了KLCC。匆匆忙忙买了4点10分的戏票,和以往一样都是一个人的票。这是一处喜剧,心里很安慰。5点55分,去了楼上的kinokuniya书店,每一次都能在社会人文区找到满足感。这次看见了想买的书但因为资金不足,只能等下次买了。不过我还是抵挡不住《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的诱惑,然后把序言和第一章看完了。待了接近1小时,我离开前往KL Sentral的burgerking。8点等KTM进站,8点10分上车了并计算著回到宿舍的确切时间。

车厢里。。。
身旁坐着一个华裔老伯,我们没有交谈但他斜视着我看着的书。他的双眼泛着一种辛酸,我能感觉他并不快乐。他粗糙的手,黝黑的皮肤,一个人搭着列车。他是孤独的,或许他有孩子,或许他的孩子抛下他,在或许他的孩子不在了,他的角色反射了社会的怜悯心而我继续阅读着我的书。

列车在抵达Serdang车站后便停驶了。回家的路淹水了,车厢内的人开始狂躁不安。老伯下车了,接着上车的是一位中年马来人。我依然坐着我的位置看着书。这是一位有家庭的马来人,他的样貌很中肯,像是上班族。他坐着之后就拿出Samsung galaxy note,划着按着像是在和家人报告轨道淹水的事。之后他拿出了英文报,翻阅了大约10分钟,他拿出了blackberry,他有几架手机啊。科技真是改变了生活习性。他也斜视了我看的书,但密密麻麻的华文字不是他感兴趣的,他随后拿出了《可兰经》并在那里细声诵读,脑海里立即闪过亨廷顿的《文化的冲突》。我很坚信他是善良的人因为诵读《可兰经》体现了他的规律生活。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往往是生活大萤幕里的精彩片段。

忘了运转着的时间,或许是我故意遗忘。列车倒退了,我在和早上一样的车站下车并搭KLIA transit回去,也只能这样不然就还真得要在KL待上一夜。在走下阶梯时,一位中年马来人问我要回去那里,怎么回去。我把计划告诉他了,其实我也一早就有了应急计划。在等候KLIA transit时,一位焦虑的华裔中年人向我确定列车的时间和终点站。他的眼神和举动,我完全能看出他对这种突发状况毫无准备并一直焦躁不安。我不喜欢不冷静的人,焦虑狂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列车行使了20分钟便到了Salak tinggi车站。车站有巴士能去Lcct并从那里搭Airportliner回学校,这是我的计划虽然需花很长的时间但我愿意因为我能听音乐,享受夜晚的眷顾并遗忘时间所给我的束缚。

在前往LCCT的巴士上,那位中年人一直焦虑的望着前窗,其间他在与家人的通话中一直抱怨和发出纳闷的心声。到了LCCT后,我转搭airportliner,我坐在前座,隔壁是一位马来女性,后面则是外国女性,像是澳洲人。她是背包客可是人家是国际背包客而我一直都是东南亚背包客。我们没有翅膀,可是我们自由的心往往将我们带领到不同的国度。眼睛闭着就是一本护照,想去哪就去哪。

巴士司机是马来人,大约30岁左右。戴着一顶鸭嘴帽。他有点慌张或许说紧张,很难分辨他的表情。这位司机让我非常失望,他在驾驶时数着车费,好像磕药后的行为一样,毫无规律。数着车费,间断还打电话。简直没顾及驾驶盘。身后的外国人和我一样一直在看着司机的行为。我心里简直感觉无比羞耻,一个有责任感的司机绝对不会那么做。我很感慨为什么我国家的文化会像枯萎的树一样,脆弱无比。

一天下来,我观察了许多事务。社会的每一种人都是自己的反射镜,通过反射你才能还原真正的自己。我不像佛洛依德能精辟的分析人类的灵魂或许说精神但我珍惜每一种能被演绎出的角色。回归自己,听听音乐,往历史建筑里游荡,那样的我才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自然的自己。


文字是生活的一部分,感觉依然。





Tuesday, 4 September 2012

《就是你》

文字里起舞,我希望我能是不同的观众。

一直都有关注你的部落格,你的文字散发的是优雅气息但感觉有一丝的脆弱。很久没有那种感觉了,就感悟出你属于同一空间。你的部落格我会一直关注,你的故事我也很想阅读但这个机会还没到来。

你的世界不属于这一个空间,你的想法很感性,生活像天空一样,有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体现出不同的感悟。这或许是你。

不知你会不会看见。希望能保持联络。

Monday, 27 August 2012

我的华文教育


我并不熟悉华文课本内所有章节,也不了解诗的结构与语文知识。写作手法也是靠自己摸索。对于课本内的内容,老实说我从没仔细阅读。我的华文教育所欠缺的或许就是语文知识。

大约在小学五年级时,爸爸在家里安装了Astro,也是从那时侯开始我渐渐的深入接触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以往爸爸都是看台湾新闻,从小我就耳儒目染台湾社会的动态与及文化。这间接升华了我的华文程度。之后随着爸爸,每一天都会看《李敖有话说》的节目,因为这个节目我了解了许多词汇与及对批判的运用。对李敖的记忆非常深刻。渐渐的我也观看了中国的东北小品,初中时每一天都不会错过一部东北小品的连续剧但现在却忘了小品的名称,心里很遗憾。逐渐的,我也观看百家讲坛,凤凰大视野,锵锵三人行等中文电视节目;特别是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我特别喜爱。当然,闲暇时我会阅读了中国神话与寓言故事。像扁鹊见蔡桓公,二十四孝故事,女娲补天等等。

从小,家里的环境浓厚了我的东方文化。矛盾的是这些都是从电视上慢慢学习的。无论是台湾或大陆的电视节目我每一天都会观看,因此心理酝酿出很坚毅的东方价值观。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热爱历史,从在小学迷恋埃及历史,中学则是中国历史,之后西方历史,政治历史等等。从这些历史丰富了知识与自我的信念。

爸爸是留台生,加上公太曾是国民军。我初中对国民党非常感兴趣甚至到了崇尚国民党的理念。蒋介石退守台湾,蒋经国后期的自由民主的社会与及台湾青年的热血精神。此外,80年代的台湾歌曲也深深影响我的内心世界。我对这些是鉴定不移的。直到高中后期,我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及邓小平所推行的改革开放。无论是中共或民国,这背后有着让我学习的价值观与信念。自身留着华夏的民族的鲜血,一种优越感从身上散发开来。那就是高中时期的我。

在之后,我放下了一部分的华夏民族的优越感,更务实的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海外华裔。我必须寻找中华文化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平衡点。这方面的知识,我从李光耀身上学习了不少。亚洲价值观,一个共识,一个信念。转向青年年级的我深深知道,无论是台湾或中国,我们是有文化上的差别。活用自身的中华文化,吸收正确与适用的价值观以融入不同的社群。

妈妈也深深影响我的中华文化。从小我便接触马华,籍贯团体,华团,乡团等等。我们华人的凝聚力与团结的精神一直是一种动力。妈妈常教导我要团结,最重要的是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这些都成为我的一部分,一些修身的价值观也是妈妈所传授的,特别是家庭观念与人情事故。从妈妈的身影,我看见了妇女的坚毅也看出了妇女那母性的一面。我从不质疑妇女的贡献与能力。妇女能撑起半边天,这是我亲身体验的。

身为华人的我,加上浓厚的华文背景,我却矛盾了。以往的我因为受了台湾政治制度与立法院的影响,一直认为华文能为我开辟出一条政治大道但其实是不实际的,幸运的是那时我还初中。自身的认同感与对马来西亚的认同感。我真的矛盾了。我不断的学习西方历史与政治和马来文以融入马来社群。我的自身认同感混乱了,这种感觉很彷徨,更确切的说是没有归属感。

我的思考语言是华文,从历史书籍到文学小说都是以华文为主。华文是我的知识来源,我也会保持下去,此外我也会不断看英文新闻,增加英文思考能力。务实的理念,或许是我们海外土生土长的华人的归属。在适当时体现自身的文化,在大环境下体现自身国土的文化,两者的融合就是马来西亚华裔。更务实的看待自身的定位,因为我们再也不是那五千年文化发源地的种子。

Thursday, 23 August 2012

有心无力

一个月的假期。。电脑堆满了草稿,很像完成写作但却毫无动力。感性的生活似乎遇到瓶颈了,满脑子的想法都是议论文;需要缓冲,更需要一场情感上的地理大发现。今天妈妈说,你怎么停写稿了。。我有些无言以对,愤世嫉俗的心态像潮汐因为始终会拍打在沙滩上。社会常态是一种循环,评论不能尽最大的能力改善而我一直确是早已看透对社会正常运作的规律。可是我还年轻,我不想那么快看透世事。在人的一生里,如果没办法达到平衡点;是很孤独的。年轻的生命如果像是活了一个世纪的故事,那哪位年轻是没有生命力的。往后的生护还必须保持活力,更务实的走向未来

Tuesday, 31 July 2012

生活点滴-07


今年位于新加坡的航空展,很庆幸的我能有机会出席。


我真不上镜,真人与照片上的我简直是两人。眼睛不知被哪来的光给刺激了一下。身后的是一家美国著名的军事制造商公司。


直升机里的仪表板。


在入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进场的背包,手袋都必须经过检测就连手表,腰带,电话等电子类物品都必须拿出检测。检测之后会有警员在门口以犀利的眼神在你身上打转。我很“幸运”的被一位女警叫上前来,她令我双手朝外,然后用电子探测器扫描我全身上下,之后叫我拉起衣服以检查腰里是否有可疑物品。心里非常纳闷,我是不是长得像恐怖分子啊?


战机的机位很狭窄,其实坐得并不舒服。里面玲玲种种的按钮,眼前的瞄准器都令人眼花缭乱。能当一名战斗员真不简单,

 波音公司新展出的Boeing Dreamliner.
 很荣幸得我们尊敬的柔佛州苏丹也一同参观航空展。在前两个月的亲民之旅,我很荣幸的又与苏丹见面并与他接触。

新加坡国防部长陪同尊敬的柔佛苏丹。

美国的大力士运输机的飞行表演。简直就是飞行在天空中的大象。


战斗机群表演。马来西亚皇家空军也有参与演出。战斗机引擎声的震聋欲耳,让人感觉感觉战争的可怕。

 有机会一定要再次观赏战机表演,非常精彩和振奋人心。


军事直升机。


军事机动车。驾驶的座位很狭窄,脑里思考着健硕的军人们是怎么在狭小的空间里驾驶并作战。

大型军用运输车。


这是我坐在驾驶舱里的战斗机。

记得16岁的时候非常喜欢军事科技也因此很喜欢战争史与二战纪录片。那时每一天都会在网上游览军事网站。甚至偷偷的买了气枪与作收藏。军事科技让我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弱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自己的地位。我喜欢这一类的展览,能让我更进一步接触国家级的层面。这次不仅仅只有航空展,各国军火商也齐聚于此。步枪,机关枪,手枪,军事服装,军事科技产品,子弹供应商,装甲车制造商等等都展出自己的力量。

展览之后,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让我有更一层的领悟。

Friday, 13 July 2012

生活点滴-06


这是新加坡Masonic club, 我最喜欢的一个古老组织。21岁生日那天,我进去了。那种神秘感像是黑夜里的弥漫大雾。庆幸的是我手里拿着一支蜡烛,一直照耀未来与过去的蜡烛。


共济会标记。


这原本是收放典籍或一写关于共济会刊物的收藏室,更贴切的形容是一个给共济会会员的小型图书馆。里面已是空荡荡一片,可是我却在里面拿了一本书。。。。


我多么希望我有资格在二楼的大堂里享受着知识的熏陶。


一间很悠久的教堂。里面有着177年的故事与秘密。被遗忘的故事始终被保留下来因为有历史守护者的存在。





大门前所发生的种种事迹,已经消失无痕了。他们沉静了很久,静静的观察过去与未来并一直耸立直到历史解放他们。



石碑后的秘密一直沉睡着,没人敢唤醒这石碑下的秘密。


有一天,你也会躺在自己的石碑下,并让墓志铭叙述你一生。你或许会复活但你始终摆脱不了自己的一生,特别是让你悔恨的故事。


碑下的你,沉睡了很久。昔日的光彩已不再但总会有个人默默的探望你。


历史就是故事,你能从故事里学习经验与探索知识。人们已越来越遗忘历史但对历史里的故事而言,他们能静静的沉睡着。历史秘密常静悄悄的和我们擦肩而过,他们是多么的狡猾与让我们看不见自己真正的过去。
历史不是未来的对立。

Thursday, 5 July 2012

生活点滴-05

 这是一张Titanic展览的入门票,是今年在 Singapore Art Science Museum的Titanic回忆展。主办当局用了以当年一样的登船证作为展览的入门票。
 登船证上的姓名和其他资料都是当年Titanic的乘客。 在展览厅里,会有一个布告栏。照着登船证上的名字,你就能知道你是罹难者还是幸存者。幸运地的是,我还活着而我是一个香水制造商。展览厅还展出了我所携带上船的香水样本。很可惜里面不能拍照,所以没拍下那个样本。
这是主办当局所给的纪念品,很不错的徽章。上面写着White Star line,也就是承办Titanic 工程和航运的公司

这是两个展览的海报,两个都很值得一去。Andy warhol的展览让我更了解商品设计的灵感。

 这是我在展览厅里偷拍的照片,看过Titanic电影的人们都应该对这个阶梯有印象。这是仿照Titanic 里真实比例的阶梯。你能在上面照相留念但出来得付新币25元...还是学生的我凑热闹上去拍了一张但没将相片买下。
这是一个巨型海报。




展览厅的入口,你能在栏杆里拍照留念。由于我一个人,所以也没办法拍下在船头与心爱的人拥抱的回忆。


这也是偷拍的照片,因为我看见一个外国人拿起相机就拍。我这个亚洲人也不能示弱所以一起拍了但我们两个人都被工作人员劝阻了。幸运的是,我还是拍下了。

这是展览后的一个关于Titanic的纪录片,James cameron也参与纪录片的制作与演出。很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展览能松懈人心,像世外桃源一样。世俗化的事物在观赏展览的那一刻都消失了。一直以来都一个人观赏能够演奏会,展览,古迹。有时的确很希望能拉着自己的另一伴,并分享这一切。我不是老,而是我喜欢沉浸于历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