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Sunday, 29 October 2017

读后感 - 《正义》



阅读之后,对道德,自由,正义,人权,权利,美德等等价值观拥有深一层思考。这里我将列下书里所提及的一些案例,因为这次的读后感与文字比起来更倾向于思想上的启发。

案例: 《电车问题》
假设你是电车驾驶员,以时速一百公里在轨上行驶,看到前方有5个工人在施工但你的刹车坏了,你知道如果向前撞去,5个工人都会没命。突然你注意前方铁轨有一个分岔而这个轨道上只有1个工人,你知道只要电车转向就能只撞死一个人。 你觉得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没有正确答案)

这里个案例是以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做判断。撞死1个胜过于撞死5个,因为幸福利益最大化,5个人的性命得以拯救,让5个家庭得以重聚。因为人都是趋向于最大的快乐值。

书里主要提及了Jeremy Bentham (边沁), John Stuart Mill (米尔)和 Emmanuel Kant (康德)的道德观念。 他们之中意见相左但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书中提及了努力工作并得到财富的人需要帮助困苦的社群吗?换个例子,洗肾病人需要健康的肾但不一定代表拥有我健康肾脏的权利。政府也无权向我索讨一个肾去帮助他。为什么不行?因为每个人有支自己财务的基本权利。

同性恋合法化,代理孕母,征兵制和募兵制,付款义务并不需要得到同意,族群的大学入学门槛,历史的集体责任,等等例子非常引人醒思其中的道德意义。

我认为康德的自由和理性理念非常值得借鉴。例如,当我在选择冰淇淋的口味,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我想要哪一个口味来满足我的偏好。满足偏好不是自由行动。凡是受到生理行动或社会制约的行为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行动要自由就必须自主。自由是自己选择目标而这目标本身即是最终目标而非通向其他目标的手段。出发点是这件事本来就该做,而不是别有用心地去做。主要不只是要做对的事也要因为是对的理由与理性为出发点。

我只能在简短叙述书里的内容因为有许多的道德案例。大家可以在Youtube寻找作者 Michael Sandel在哈佛《正义:一场思辨之旅》的课。共12场或者看这本书。

#非常推荐和值得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