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Monday, 1 January 2018

读后感 -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及其历史变迁》 26/12/2017


一个偏差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英殖民政府在经济与种族上的分而治之,至今仍影响各族的生活。

印度族群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印度人与华人的处境的确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印度族群的人口结构,宗教,经济分布,可以了解印度族群不像华人拥有经济和社团的坚定后盾。华人的方言社群,最终以华人为整体归属但是印度族群却不然。在等级制度深严的印度文化加上印度人对于自身宗教的维护(印度教与回教)都造成10%人口的印度人无法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这在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结构下,印度族群要争取自身的权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马来特权的存在,华人与印度人仍不可能达到心里所希望的理想国。宪法规定加上各种资源偏向马来族群,至此导致原本经济上已经落后的印度族群得不到公平的翻身机会。有些惊讶的是,书里提及的新经济政策数据《1970 -2004年的三大族群的股份权对比》1970年,印度族群原本拥有的1.1% 下滑至1990年1%在到2004年的1.2%在到2011年2.4%。这个进度无疑是悲哀的。基本上印度所获得的资源,和教育补助少只又少,导致了印度族群每一代的恶性循环。

一直以来政府已经注意到印度族群的问题并成立委员会提出原因与解决方案但政府却没有意愿去执行。我们是否还能建立一个公平对待各族的马来西亚,这已经不是换不换政府的问题,而是实际执行操作的现实问题。当一切只剩下政治利益的权衡,毫无方向只因为赢取选票,我们都败了。除了政治上,我们已经面对了构建国家内在价值的问题。国家的形成不是只有国旗,国家制度,国歌或领导人,更重要的在于人与一个国家的实际结合而这往往是最难实现的。

愿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