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9 February 2018
读后感 - 《辜鸿铭讲论语》02/02/2018
非常欣赏辜鸿铭的学识以及他对中国人(或说中华文化)的精神分析。这本以他所讲解的论语,引用中西之间的人事物来探讨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也融汇了晚清中西学说的精髓。
论语的确引领我们待人处事和身为华夏子民所应有的原则精神,这就好像需要成为西方绅士的内在法典一样。有些入世道理,一些处事原理会让你不禁惊叹为什么古人先贤早已洞悉和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乎人的心理皈依。
仁者爱人,与所有宗教出自于爱一样。当以西方的角度解说时,就能理解人的内心价值观是四海皆同。特别是辜鸿铭引用了西方的诗歌,轶事,历史,诗人等等,你会发现许多人的内心情感是不分种族国界。在与各国的文化泉源做比较,论语的确是华人一个自我规范的依据和给予内心恬静的灵魂精神。
华夏近两千多年的社会都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现代社会所欠缺的原则,纪律,思考,心境等等,论语恰恰可以为个人提供一种生活和行为上所欠缺的原则依据。每个人都必须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升华内心的精神灵魂并坚守原则,以恬静的心态对待事物。
记得在北京买了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加上这本书让我更加认同辜鸿铭所代表的精神和思维。辜鸿铭能在晚清末年以英语和西方例子解说论语,让我们能以各国民族思维做比较并提供后代多一种更为准确解读论语的选择,这在当时无疑是学术上的突破。
最后,记得论语里待人处事的道理,我相信我们始终能回到讲仁爱的社会。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