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Monday, 30 July 2018

读后感 - 《圣巴图罗缪大屠杀》《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 22-07-2018


宗教屠杀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这本书说的是法国天主教与胡格诺教徒的宗教纠纷与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罗缪屠杀事件。一直对这件事拥有极大的兴趣,试想想彼此都是法国人,也同属一个源流的宗教但却因为对基督教义的不同诠释而发生了长达30多年的宗教战争。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胡格诺领袖纳瓦尔国王与法国天主教国王的妹妹玛戈举行婚礼后的两天,在巴黎发生了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这场联姻原本是要给法国带来和平与宗教和解但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屠杀事件。这背后的导火线是如何点着?试想想巴黎天主教徒当时的心理状态。在那段期间,巴黎是天主教徒占多数的城市。因为婚礼的关系,许多胡格诺贵族领袖也放下戒心进城,所以历史流传着这是法国国王和太后的诡计以便一次过杀害这些胡格諾领袖。

发生大屠杀的夜里,法国国王对局势已经鞭长莫及并躲在罗浮宫。全城弥漫着哀嚎声,巴黎的天主教徒在胡格诺教徒毫无警戒下被屠杀。在此前,天主教徒在门上画上白色十字架,证明这一家是胡格诺,需要被净化。

那一夜的触发点到底在什么因素下被点燃?厚厚的一本书试着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解释巴黎天主教徒当时极度失控的屠杀与不理性。那一夜,只要他们认为你是胡格诺教徒,就连孕妇与肚子里的婴儿也不放过。这场极度凶残的屠杀为什么发生原本促进和解的大婚典礼之后?为什么原本一切和解的努力会付诸一炬并挑起了巴黎天主教徒的神经。

巴黎天主教徒如何一夜之间变成野兽?只要不是天主教徒,他们就尽情残杀并丢进塞纳河中。这许许多多的因素太令人出乎意料但也就是这些预料不及的因素拼凑在一起进而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借鉴历史,我们能从各方面分析并了解各因素之间纽绳如何串联在一起,日后发生宗教纠纷前,我们将引以为鉴并逐一击破。

天主教徒与胡格诺教徒断断续续的战争,加上国王朝令夕改的和平敕令,使双方一直憎恨对方。过去的战争中所累积的仇恨加上彼此极力拼击对方对基督教义的诠释。这种种迹象就算得到法国国王长期的调解也无济于事。国王是天主教徒但他认为无论什么教徒都是他的子民,他在御前会议的确尽量平衡各方势力,这就很像我们今天多元社会的架构,如何化解各种族和宗教的对立并维持稳定和平,这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手段。

我们想想一个城市在什么样的特定历史环境下会一夜之间失去控制,而这里说的是大规模一夜之间的变异。今天的极端宗教份子,加上多元社会的对立冲突,似乎正酝酿着一种让人一夜之间失去理性的因子。或许我言过其实了,但我们不得不观察社会的动态发展以及人们被压抑的程度。时至今日,宗教和种族屠杀仍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固然有其历史因素,但人心的变幻莫测加上人们长期生活在被压迫的社会下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认知。歇斯底里像电流般流过全身,内心仇恨的释放一夜之间像传染病般迅速蔓延。巴黎的天主教徒们自以为背负上帝的使命残杀异教徒,当时巴黎各处都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屠杀延续了数天。。。

这种社会长期被压抑加上历史因素并不只会发生于宗教事故。我们随时都处于一种让人转变成失去自我的的磁场里,虽然我们都尽量的维持磁场稳定但突发效应往往使我们措手不及。人类过了几百年也依然围绕着宗教问题并相互厮杀。我们都一直活在历史的相互矛盾里,甚至是内心灵魂都矛盾不已。

这起事件,这本书让我最感受到的是人的脑里和内心像水一样拥有毫无固定的形体,我们一直不断的转变形状,有爱有恨,有恩有仇,有死亡有重生,但我们永远是水,那洗涤万物的水,也是那浑浊人心的水。俗语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就像水一样随着历史长河继续流下去,无论千年万年,我们还是那即洁净也污浊的水。。。



书或许沉闷,你们可以看1994年的法国电影<La Reine Margot>或 2010年的<Henry of Nava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