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Monday, 27 September 2021

读后感 - 《吴作栋传 - 登高望远》2021年9月25日

 


第二部吴作栋传。

新加坡政府在传承廉洁与诚信的价值观和延续良政的行动算是做到了极致。这也是小国因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危机感,所以万事只能精益求精。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吴先生治理下的新加坡,毕竟他执政时期有李先生坐镇的内阁,加上政策都是以理性和常理来推行,所以都能理解。如今的新加坡的确是富足安全,当然居安思危对小国来说极为重要,是时候该设想这一种家长式的政治制度将如何融入现在的政治潮流中。

如今以高度制度化的政治管理,或曰政府已是巨细靡遗的操控着所以事物,其实对我而言,这在某种意义上慢慢成为了所谓的国强民弱的现象。当然新加坡的公民并不弱,可是他们逐渐的适应了强而有力的政府。换个说法是当这个政府衰落了,新加坡还能拥有恢复元气的动力吗?

在这一个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国家,是否真的能像瑞士,纽西兰,丹麦,比利时等国拥有经得起历史洪流的冲刷还得以立足?或只能在历史长流中昙花一现?我认为新加坡的确很难做到像欧洲历史渊源的小国所能拥有的复苏和传承能力,因为这是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和地缘政治的使然。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公民所应该拥有的自由意识,却以商业和生存的思维来维系国民团结,这缺少了人类最基本的思想碰撞和内心的精神自由,以国强为主的政策也将会走到强弩之末的地步,我们不能忘了公民内心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才是国家的立身之本,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能作为创造出更多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温床,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意义上的国家。

优良的政府也会有集体盲思的时候,新加坡在各种政策的平衡点还有进步的空间。无可否认,新加坡政府对每项政策和决定都以非常精准的数据和分析为依据来实施,这对一个小国的生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就象紧紧拉着的绳子,久而久之会有断裂的风险,只有发展出韧性的国家体制与政策,才让一个国家的核心实力真正强大。

其实在阅读后觉得比较遗憾的是王鼎昌先生在卸任总统3年后病逝,可是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并没有给予国葬,还辩称这个决定其实是考虑了王鼎昌“作为总统的整体贡献,也包括了那场记者会(1999年7月,王鼎昌总统将自身在履行总统职务时所招受到政府机构的委屈并公诸于世)”这里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政府认同王鼎昌总统在任时深得民心,而且鞠躬尽瘁,一丝不苟的履行总统职责,但却以总统的整体贡献为基准,所以只给予国家协助的葬礼,这一点所释放的信息就是政府对于自身威信的批判是几乎是零容忍,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乌托邦与现实,就像是每个思想自由的人们所追逐的隐形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