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Saturday, 31 August 2019

讀後感 - 《台灣的中國兩難-台灣認同下的兩岸經貿困境》19-08-2019


兩岸關係依然無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和台獨這三角關係不知還會拖延多久。這裡就不贅述兩岸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兩岸為何會發展成今天的地步。閱讀這本書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解答,像兩岸這樣一種特殊關係下是否能在彼此間不同意識形態的政體下走向交叉點。

這本書強調于國族意識認同下對經貿政策的影響。現今兩岸的經貿關係仍處於限制性的階段。2014年的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代表了台灣國族意識已經鞏固,現在台灣的民主自由和社會價值觀都與中國不同。台灣的經貿政策一直以來都被兩岸關係牽制著,太陽花運動的潛在原由,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害怕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進而影響台灣的民主社會和政治自主性。

不過台灣的經濟困境到底還能以什麼方式改進?中國強大的經濟和貿易正緊逼著台灣加入其經濟圈中。以台灣目前的經濟概況,大家心裡都很忐忑,也不知該如何抉擇,如果讓兩岸經濟持續保持更深更廣的方式開放,是否會導致台灣政治自主性的逐漸衰弱?當然維持現狀仍是首要選擇,並不斷調整對中國的經濟政策,不過這必然不是長遠之舉。

因爲中國已經在許多產業圈居領先地位,台灣將不可避免的失去越來越多的優勢,也將守不住其高科技產業的優勢,因為中國可以不需依靠台灣,但台灣卻不能缺少以中國作為經濟產業鏈裡的一部分。此消彼長下,台灣將逐漸失去更多空間和籌碼。

其實台灣年輕一代已經和中共政府的意識形態越走越遠。曾幾何時,人們總以為香港回歸後能帶動中共的政治轉型但如今讓不少人失望。甚至乎,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導致統一的機率也變得微乎其微。台灣如今能做的是盡量避免捲進中國經濟的漩渦內,不過這種狀況還能保持多久?加上,中國是否在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下,加快統一的方式?或許,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10年內看見不一樣的兩岸關係。

台灣的考驗將是是否能堅持其自由民主的政治自主性。如果不可避免的走向獨立,那台獨這顆棋在某種程度來說能引發局部戰爭,當然我們仍處於和平的年代,但歷史的道路上,該來的戰爭還是會來,當然我不是指台灣問題最終將演變成戰爭,但它的確有這個因子的存在。
美國靠不住和邦交國逐漸減少,加上台灣經濟一直一蹶不振。以實際和現實考量,中國和台灣的實力此消彼長,維護自由民主除了軟實力之外,國力和經濟仍是不可缺的重要基石。如今台灣必須更加務實看待和解決中國所帶來的各種壓力。

全球各地的年輕一代已經以民主自由作為所該遵守的基本理念,當然中國年輕一代逐漸形成的價值觀也非常重要。他們了解自由民主但他們是否有意願推動中國的內部改革?還是他們的確認同只有中央集權式的政府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所為的民主自由只是一種說詞?中國年輕一代肯定是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他們也深知其中的差異性。或許中華民國有一天能被中國的年輕一代所認同,而拋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思想是不可能被禁錮的,中國的年輕一代將會越來越多,對台灣的看法也將有所改變。不過前提是要說服中國年輕一代接受台灣所堅守的價值觀。

我覺得許多人都低估了中國社會和年輕一代的思維。其實所為的中國特色社會,加上中國如今的軟實力,其實能讓我們窺探,中國現有的社會在中共的教育下形成了一種什麽樣的社會氛圍和價值觀。我們應該瞭解中國年輕人的獨立思維或者去探討他們所謂對於政治的獨立思考是是否只是埋藏在心裡?還是他們已經接受紅色教育的洗禮,變得在政治敏感度上處於一種麻木不仁的境界?

我們的確不該低估中國人對於民主自由社會的理解的程度,他們肯定知道民主自由的本質但如何說服他們才是一個難題。或許民主自由的社會真的逐漸走向式微,能創造富足安全的社會,和獨立思考的環境或許才是人們最終所想要得到的願景而這或許能夠不參照西方式的自由民主這一種概念來實行。中共政府的確讓許多人過上小康生活,對於他們,自由民主只是一種抽象的說辭,因為真正的民主自由是要能為人民帶來富足安全的社會。

如果你問我,我會說,中華地區應保持香港的自治,保持台灣的民主社會,和中共所在大陸地區帶來的富強的體系,這種不同的政治體系同時並存才是最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