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Tuesday, 26 June 2012

生活点滴 04


 这是我在2011年去的展览,是Van Gogh Alive的投影画展。那是将Van Gogh 的画作转换成数码然后投影在壁上。整个展览的环境是搭配了交响乐,我记得有一首是gymnopedie。气氛很写意,很放松。


有些欣赏者会席地而坐,静静地看着投影的转换然后细细的感受这种很舒适,很轻松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自己是羽毛一样。



文字形容不了纯感觉。在当下,你只能用心体会。在内心深处总是能接受不同的感觉并将其转化成心情。每一次都很喜欢展览所给我的感觉,很亲切,很真实。因为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Monday, 25 June 2012

生活点滴 03


很喜欢这张照片。这是我在2010年4月用手机拍下的天空。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天空,总觉得天空也有她的心情。天空在开心时就像这张照片里一样呈现蓝天白云。不开心时就乌云密布,感伤时就让黄昏发挥不同的颜色光谱。。。


黄昏的魅力总是那么迷人,因为黄昏总是很平静的等待夜晚的来临。她总是扭扭捏捏的离去并在每一天的最后一刻散发更多的心情,时而橙色,时而黄色或微微的浅粉红。我也是因为黄昏的这份魅力而深深喜欢她。

Sunday, 24 June 2012

生活点滴 02


这是 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 里的管风琴。以往有时间都会来这里沉思。管风琴下有两个白色的旋梯但都锁着了。每一次都尝试进入但却无功而返。这间教堂每一个时段都会有人,这也让我一直寻找不到机会探索教堂里每一处的秘密。

 这间是比st andrew's cathedral更悠久的教堂。里面的充满了古老的味道。我曾经一个人在夜晚在教堂外坐着。周遭的环境像极了吸血鬼故事里的情节,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在那样恐怖的气氛里,有一对情侣在圣母雕像下缠绵,简直大煞风景。教堂外有一栋双层的老屋,应该是神职人员居住。我曾站在屋外往屋里看但什么也没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夜晚时更不必形容了,诡异的气氛简直无所不在。(没有那栋屋子的照片,下次拍了在分享)

 这上下的键盘是属于管风琴的,满满的按键。每次坐上去都希望巴哈灵魂在我身上。这样我就能演奏出首首慷慨激昂但又哀伤的音乐。

每当身处这些古迹时,我像极了淘气的小孩遇见游乐场一样,玩遍游乐场里的设施但我却还没有在这所教堂里得到我所要的惊喜。

生活点滴 01


记得我在新加坡打工时,几乎每一天都会去这间 St Andrew Cathedral。我不是一名基督徒但却非常喜欢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别是教堂。每当晚上有加班时或下班时,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在这间教堂阅读,也是在这间教堂,我读完了 Dan brown 的所有小说。特别是阅读《天使与恶魔》的时候,这间教堂更能让我融入书里的剧情。


每一次都是下午3点后才待在教堂看书。在普通日,教堂是空档档的,所以也没有电风扇或冷气的供应。我却很享受这种炎热的感觉,有时甚至趴着在祷告桌上睡着了。在教堂看书时,我都会观察其他人的活动,像是游客,祷告者,寻求寂静者,阅读圣经者等等。每当察觉有人踏进教堂,我就开始边阅读边注意。有些祷告者泪流满面地跪着,祈求着宽恕,有些洋人游客则细细的欣赏教堂里的设计和墓碑。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出现过但从来都没打破教堂里的宁静。


在新加坡打工的8个多月里,这间教堂是我最阅读最多书本的地方。在那时,我熟悉教堂里的每一个角落与秘密。炎热的气氛,手中的小说都是我留给教堂的回忆,也是这间教堂留给我的故事。

Saturday, 23 June 2012

昙花

你每次就像昙花一现那样,那一霎那的灿烂一采真的是令人难以抗拒但却是那么的短暂。。
东方人,我有时真不知该说什么。。但还是很希望有一天你会坐在演奏会旁的那个空位。

Thursday, 7 June 2012

《写意》

 这是其中5幅来自法国博物馆Musee d orsay 的油画。这是我21岁生日的其中一个庆祝,一个人走进博物馆,欣赏世界名画。从小就很爱历史的我,才成人的21岁生日也以历史庆祝。还记得小学时超迷恋埃及历史,还曾经为了一本关于埃及历史的故事书和朋友反目。想起来真是咧嘴一笑。



 《星空》,梵谷的名画。当我站在这幅巨作面前,心里还在犹豫着,这真的就是《星空》吗?这也是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了。当然这幅画也让我想起了一位朋友,一位也很喜欢这幅画的东方人。

休闲时,在历史的街道上逛一逛,去一些博物馆是放松心情的最好方式。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历史遗迹都有我的足迹,或许还没能见证所有历史但至少开始了这个旅程。。

Wednesday, 6 June 2012

《乱象》

眼睛眨一眨,你能体验瞬间的感动吗?很多人或许无法察觉那少于一秒的变化,我也不例外但我却不断尝试。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当你静静的坐在房间中央,闭着眼睛。。。让时间自由转动,脑里出现的是房间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你能体验那种事物变化的唯美吗?那一瞬间所体验出的变化感是过去和现在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没有时间的约束,就这样产生了,或许就像宇宙一样,那一瞬间就产生了。

西班牙歌曲播放着。。。很闷热的下午,像极了南美洲风情。我沉思着。。手指缝里夹着一支香烟,穿着花衬衫,望向大西洋。我一样没说话,因为风在和我窃窃私语。。孤单的生活写照常出现的幻想而我的独白是电影中的情节。。趴在桌上,眼神毫无焦距然后让歌曲继续播着。。

醒了吗?生活节奏和电影剧本里不谋而合。沉思着爱情世界里的我,就像沿着无尽头街边的故事。当我回头,无尽头的街依在但我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是我自己的孤单写照,或许我对爱情是吝啬的所以爱情并没有出现。。

阿飞正传里的旭仔。。在对着镜子跳舞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就像无限的独白和自得其乐。你能在当下依照你奇奇特特的心情做任何事,可是你永远不会有第三者观赏。

很多心情难于形容,因为文字缺乏纯情感。。乱象的世界却是深深的体会,一瞬间的体悟,你是否有细腻的品尝过?

Monday, 4 June 2012

马来西亚非穆斯林首相?


在东南亚圈里,北边是以同化后的华裔泰国人所主导的佛教国家,南边则是以亚洲价值观与提倡儒家思维的华裔精英所领导的政府。而环绕这周遭的国家是回教人口最多的印尼。马来西亚因拥有庞大的非回教徒,因此至今仍实行世俗化政策但回教政策却一直贯彻其中。

最近,伊斯兰党宣称只要是穆斯林,不论任何种族都能当任首相,而前上诉庭法官则宣称非穆斯林难当首相。当然这两者的观点在宪法里并未阐明规定必须是穆斯林或巫裔才能当任首相。以务实的世界观来看,马来西亚的国家定位是偏向于回教化,这个国家定位基于本地的土族文化以及主导这个政府的回教徒。马来西亚已是回教会议组织的会员国,这已表明我们在世界的眼中是一个回教文明的国家。如果华人或非穆斯林当首相,华裔应定位为回教文化还是世俗文化或是东南亚文明还是亚洲文明?马来西亚除巫裔与穆斯林以外都应该要有思维上的定位。

在定位问题上,我们有两个国家能作为借镜,一是新加坡,二是土耳其。新加坡以李光耀的亚洲价值观自居并宣扬儒家思维,而土耳其在是以现代化和西化的方向前进也就是正教分离。马来西亚的定位虽说是三大民族但一直是回教徒所主导的政府,社会宗教群体中仍是分裂的。

华裔(非穆斯林)是否能当首相一直以来是被关注的课题。但是就算当华裔非穆斯林当了首相,定位问题却错种复杂。当选的华裔非穆斯林首相是否能放弃自身的认同感和中华价值观?还是会变成一个大中华圈下的政府并以中国政府紧密联系。此外,在出席阿拉伯的回教会议时,又该以何种身份自居?当我们希望非穆斯林当任首相时,必须考虑和预先解决所有的客观因素和重新定位的问题。我国人民一直认为我们是多元化社群,但欧美国家只会视我们为回教国家。除非穆斯林带起过去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道路,坚持政教分离,实行积极的世俗化政策,这样马来西亚的未来才能拥有一名真正的非穆斯林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