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October 2017
读后感 - 《正义》
阅读之后,对道德,自由,正义,人权,权利,美德等等价值观拥有深一层思考。这里我将列下书里所提及的一些案例,因为这次的读后感与文字比起来更倾向于思想上的启发。
案例: 《电车问题》
假设你是电车驾驶员,以时速一百公里在轨上行驶,看到前方有5个工人在施工但你的刹车坏了,你知道如果向前撞去,5个工人都会没命。突然你注意前方铁轨有一个分岔而这个轨道上只有1个工人,你知道只要电车转向就能只撞死一个人。 你觉得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没有正确答案)
这里个案例是以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做判断。撞死1个胜过于撞死5个,因为幸福利益最大化,5个人的性命得以拯救,让5个家庭得以重聚。因为人都是趋向于最大的快乐值。
书里主要提及了Jeremy Bentham (边沁), John Stuart Mill (米尔)和 Emmanuel Kant (康德)的道德观念。 他们之中意见相左但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书中提及了努力工作并得到财富的人需要帮助困苦的社群吗?换个例子,洗肾病人需要健康的肾但不一定代表拥有我健康肾脏的权利。政府也无权向我索讨一个肾去帮助他。为什么不行?因为每个人有支自己财务的基本权利。
同性恋合法化,代理孕母,征兵制和募兵制,付款义务并不需要得到同意,族群的大学入学门槛,历史的集体责任,等等例子非常引人醒思其中的道德意义。
我认为康德的自由和理性理念非常值得借鉴。例如,当我在选择冰淇淋的口味,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我想要哪一个口味来满足我的偏好。满足偏好不是自由行动。凡是受到生理行动或社会制约的行为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行动要自由就必须自主。自由是自己选择目标而这目标本身即是最终目标而非通向其他目标的手段。出发点是这件事本来就该做,而不是别有用心地去做。主要不只是要做对的事也要因为是对的理由与理性为出发点。
我只能在简短叙述书里的内容因为有许多的道德案例。大家可以在Youtube寻找作者 Michael Sandel在哈佛《正义:一场思辨之旅》的课。共12场或者看这本书。
#非常推荐和值得阅读的书#
Monday, 2 October 2017
读后感 - 《探讨马来统治者存废问题》
昨天在学林书局找到了这一本书。
我算得上是君主立宪的支持者而马来西亚的确很少有这一类课题的书籍。书里提及了各州苏丹在历史中的转变也探讨了如今皇室在当前政局所面对的状况。
统治者制度是我们身为马来西亚人民的定位之一。我们,特别是华裔该如何走进马来皇室的历史洪流并融入其中?书里也提及了1983年和1993年修改宪法以削弱皇权的原因,也说出了各州苏丹与其州务大臣的事迹,巫统在与各州苏丹所产生的磨擦与磨合,各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以及马来皇室与伊斯兰教义的连接。
独立之后,皇权在马来新政治精英的崛起时面临了挑战。不过书里提及了一个重点,当我们立法限制统治者滥用权力,那谁又去该限制政治人物滥用权力呢?马来臣民绝对不可以背叛或不忠于统治者,这是《马来纪年》所叙述的历史之一,是传说中马来人的第一位统治者对巨港领袖所说的一段话。这也是马来政治精英一直以来在斡旋中所秉持的底线。
如今,马来皇室与臣民正在经历转变而转变的程度与日后的影响是非常难预测的。我认为未来的马来西亚还是需要皇室的存在因为这在整个政治和社会制度拥有非常强的制衡能力。如果少了皇室,当中的权力真空如果被一党吸收,那马来西亚将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埃及或利比亚。此外,传统的皇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民在历史精神上拥有一种寄托,在文化上也有一个依靠。
我只能说这本书的确开启了我对马来皇室另一层不同的解读。不过,在这里我只能简略分享。
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