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Monday, 25 March 2019

读后感 - 《伊朗-從瑣羅亞斯德到今天的歷史》 15-03-2019


伊朗,一個我們所熟悉並繼承了波斯文化的什葉派國家。

作者在前半部以文學性質講解了波斯人的內在文化基因,以此作為區分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的本質。波斯文化讓伊朗在伊斯蘭國家有了不一樣的發展。伊朗的獨特性,在於其浪漫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伊斯蘭與浪漫的波斯文化相互結合形成了在中東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瑣羅亞斯德(沃教)到伊斯蘭教的轉變,伊朗人憑著自身悠久的歷史文化加上其歷史文化和位置形成了擁護默罕默德血脈的什葉派國家。從近代歷史逐漸演變成君主立憲制,這一過程為伊朗確立了立憲政體的基礎。伊朗能取得這一成果之一的重大因素就是其自身的波斯文化。雖然之後在1979年伊朗革命,伊斯蘭勢力的回歸但也擺脫不了其憲政傳統。

伊朗歷史上的伊斯蘭教派也比較趨向於詩人般的浪漫和神秘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自身歷史文化的熏陶,讓伊斯蘭在這片土地上不那麼枯燥乏味。波斯的詩歌典籍和傳統文化在波斯人的內心世界裡是缺一不可的信念。伊斯蘭在波斯的歷史上也出現了許多教派,像著名的蘇菲派,伊斯瑪儀派等等。

在宗教上,隱遁的伊瑪目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因為沒人能輕易僭越這個什葉派的領導位置。然而伊朗人在普世生活上是以沙王馬首是瞻。沙王一直以本身輝煌的歷史態度對待國家問題。不過到了19世紀後期,因為英國與俄羅斯的大博弈,導致伊朗經濟衰落並一直被壓抑發展的潛力。伊朗的伊斯蘭發展也一直與其他中東國家有所不同,他們注重教育與科學,注重其自身的文學與文化,加上後期對憲法的尊重,才有今天穩定的伊斯蘭共和政體。

伊朗歷史上對少數民族的保護也讓這個國家特例於其他中東地區,特別是對猶太人的善待。這是其文化對經典子民(People of the book)的認同。我覺得世界應該給予伊朗更多機會和空間,因為現在的共和政體的堅信者和國內的自由派需要這樣的支持。

伊朗政體的發展過程的歷史轉變,加上伊朗人心中對於憲法和宗教的看法都能牽引中東伊斯蘭世界的發展。書中有太多細節,無法一一敘述,但讀後感所帶出的是深厚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確能中和宗教裡的因子。

宗教是否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為什麼我們需要宗教?是否是人類的情感細胞裡的先天缺失而導致需要一個心靈寄託?因為一個宗教,一個國家的歷史從此改變。這就是歷史,沒有假如,沒有預設立場,人類就是這樣每分每秒發展着自身的歷史,令人感慨的是,人類總是忘了犯下以往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