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Saturday, 11 April 2020

讀後感 -《國家地理雜誌 - 太空地图-探索大霹後的宇宙創生與演化》2020年3月31日


每个人都会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我们从何而来?宇宙从何而来?人類真的就那么獨特吗?为何至今仍没找到地球以外的生物?宇宙的確能让人類了解到自身的渺小。如今,再试一试问自己有多久没望着浩瀚的星空思考?

阅讀之后,就像复习了一遍人类已知的宇宙知识,像是太阳系里的各个行星,银河系,柯伊伯地带,歐特雲,黑洞,重力,時間,宇宙微波,SETI搜尋外星生物計劃等等。當然背後的科學原理有些晦澀難懂,像是觀察宇宙的方法,如何分析億萬光年以外的星系圖像等等。

宇宙和天文物理对人類的影响是能以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周遭事物,因為宇宙是所有事物的起源,甚至擁有生命的地球也還在宇宙膨脹的軸線上。這讓我想起熵的作用,當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直到現在,宇宙仍不斷的在膨脹,或許人類就是幫助地球加速消耗的輔助力。

科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等等仍不断的在研究宇宙,因為宇宙原理就是大家的生活基础,少了这些基礎人类将无法发展。人類是否能解放所有的智力,就是以對宇宙的認知為基準。因為這有可能讓人類變成真正的造物者。當所有的原理和謎底揭開後,人類將會走向非常不一樣的里程碑。

如果每个人能抱着宇宙原理的思維来探讨事物,我相信社會將減少許多糾紛。這種思維能间接的让我们更虚心,也更務實的以科學物理角度判断事物。其實了解基本的太空物理知识,对生活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因為这样能减少对毫无根据的信息随波逐流,也能增强判断能力。對於事實的態度和觀點也將會大大改善。

从中学开始一直对时间非常着迷,总是思考时间的定义,也思考种种物质在時間下的定义,以及到底如何界定時間?其實宇宙不僅僅启发了科学物理,也带动了哲学對於人類身處這個世界的自身定義與發展。时间本质,时间的感觉,总是牵着我的心思。我們能回到过去吗?不同維度的空間是不是存在著不同時段性的我們?如何控制時間對自身的影響等等?

时间对于人類的相对性,讓人類在哲学和心靈上有不同的启发。每一个细胞都依着时间的定律運行,但时间到底是什么?我曾坐在沙滩上,然後凝視着大海數小时,静静体验每一分每以秒,可是时间到底将我带向哪里呢?如果继续以时间和宇宙的角度思考,沙滩周围的一切视乎不在那么重要,但时间不能缺少空间的存在,但我们是否又能分离这两者呢?

当遇到种族,宗教,政治,社会,人事,职场等等的纠纷或一些讓你心烦的事,不妨将眼光往向宇宙,你就能体会许多事并不需要那么在意。人类在地球上的种种分类其实限制了我们的能力和想象空間。如果离开地球,这种种的世俗条规将变得不重要,而恰恰是物理,科学,时间和重力才能定义你的存在。

最後,以更宏觀的視角和海納百川的心態看待事物,這不僅能讓你每次心煩後能迅速得到心如止水的心境,也能體會人生還有許多更值得關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