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Monday, 27 September 2021

读后感 - 《吴作栋传 - 登高望远》2021年9月25日

 


第二部吴作栋传。

新加坡政府在传承廉洁与诚信的价值观和延续良政的行动算是做到了极致。这也是小国因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危机感,所以万事只能精益求精。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吴先生治理下的新加坡,毕竟他执政时期有李先生坐镇的内阁,加上政策都是以理性和常理来推行,所以都能理解。如今的新加坡的确是富足安全,当然居安思危对小国来说极为重要,是时候该设想这一种家长式的政治制度将如何融入现在的政治潮流中。

如今以高度制度化的政治管理,或曰政府已是巨细靡遗的操控着所以事物,其实对我而言,这在某种意义上慢慢成为了所谓的国强民弱的现象。当然新加坡的公民并不弱,可是他们逐渐的适应了强而有力的政府。换个说法是当这个政府衰落了,新加坡还能拥有恢复元气的动力吗?

在这一个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国家,是否真的能像瑞士,纽西兰,丹麦,比利时等国拥有经得起历史洪流的冲刷还得以立足?或只能在历史长流中昙花一现?我认为新加坡的确很难做到像欧洲历史渊源的小国所能拥有的复苏和传承能力,因为这是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和地缘政治的使然。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公民所应该拥有的自由意识,却以商业和生存的思维来维系国民团结,这缺少了人类最基本的思想碰撞和内心的精神自由,以国强为主的政策也将会走到强弩之末的地步,我们不能忘了公民内心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才是国家的立身之本,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能作为创造出更多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温床,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意义上的国家。

优良的政府也会有集体盲思的时候,新加坡在各种政策的平衡点还有进步的空间。无可否认,新加坡政府对每项政策和决定都以非常精准的数据和分析为依据来实施,这对一个小国的生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就象紧紧拉着的绳子,久而久之会有断裂的风险,只有发展出韧性的国家体制与政策,才让一个国家的核心实力真正强大。

其实在阅读后觉得比较遗憾的是王鼎昌先生在卸任总统3年后病逝,可是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并没有给予国葬,还辩称这个决定其实是考虑了王鼎昌“作为总统的整体贡献,也包括了那场记者会(1999年7月,王鼎昌总统将自身在履行总统职务时所招受到政府机构的委屈并公诸于世)”这里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政府认同王鼎昌总统在任时深得民心,而且鞠躬尽瘁,一丝不苟的履行总统职责,但却以总统的整体贡献为基准,所以只给予国家协助的葬礼,这一点所释放的信息就是政府对于自身威信的批判是几乎是零容忍,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乌托邦与现实,就像是每个思想自由的人们所追逐的隐形界线。









Sunday, 26 September 2021

读后感 - 《奠基人足迹 - 新中建交30年》2021年9月20日

 


这是一本通过图片回顾新中建交30周年的历史图册。读过李光耀先生的书籍或观看过他的演讲就能了解他对中国的精辟分析,这也造就了坚韧的新中关系和新加坡作为两岸之间的中间人地位。这在历史堪称绝无仅有的殊荣,也象征了小国大外交的生存之道,也不是任何政府能拥有这一等的外交智慧和手腕。

李光耀先生以拥有华人基因和华社为基础的社会背景,建立和维持了新中国家之间的一种特俗关系, 加上他与蒋经国的深交,使李先生能斡旋于中国与台湾之间。大家都了深知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汪辜会谈,和2015年的习马会,中国和台湾当局都选择在新加坡会面,新加坡在背后的外交影响力是如此强大。除了两岸关系,新加坡也发挥了世界级的外交实力,并以新加坡为主办国,举办了了2018年Trump和金正恩的会面。这也是新加坡逐渐往成为区域和世界各国中间人的道路,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加坡拥有诚信和廉洁的政府。

随着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加上国际秩序的转变,新加坡是否还能保持小国大外交的实力来促进两岸关系和各国间的关系?李光耀所积攒下来的外交实力还能保持多久?这也是新加坡在未来所将面对的复杂的外交处境。此外,新加坡在台湾的星光部队是否还能继续得到中国的默许?在2017年新加坡的装甲车在香港被扣留的事件,这无疑是北京所释放的一个信号。当然这并不是中新关系走向式微,而是地缘政治势力的转变。

虽然中新两国在经济,社会,政府间有着紧密的伙伴关系,但是随着愈发自信和实力强大的中国,加上已拉开序幕的中美竞争,新加坡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来持续小国大外交的本领?新加坡迟早将面临一些调整,也将面对北京政府对台湾愈发强势的态度。新加坡第四代和第五代的领导班子是否拥有能力延续中新领导人以往的特殊关系?新加坡的领导人是否还能拥有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的魅力和备受尊重的地位?新加坡如此弹丸小国,这些挑战如果处理不当,足以覆灭以往的努力。

亚洲社会里,父亲德高望重,徒弟和儿子自然享有福荫,但这种福荫也会逐渐失去。。。





Saturday, 25 September 2021

读后感 - 《应许之地 - 奥巴马回忆录》2021年9月19日

 


2009年奥巴马正式上任美国总统,当时还在中学的我写了一篇《第一位黑人总统》来表达这件事所带给我自身和马来西亚,甚至是全世界的影响。毫无疑问,奥巴马的时代是美国在道德精神上最顶点的时代,也象征着美国立国之本的精神得以确立。我很庆幸自己的青年生涯身处于奥巴马的时代,试想想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出社会工作,奥巴马这8年所释出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青年对世界的正面憧憬。加上一直深处于马来西亚种族不平等的社会下,这无疑是加深青年们对未来政治能有所突破的信心。这一本自传讲述了奥巴马自小的生活的经历再到从政的历程,直到在奥萨马被击毙时的总统任期,接下来还有第二部。

在见证奥巴马成为总统后,内心泛起了激动和不可思议的心情,脑海里不断的思索着,马来西亚是否也能在不久的将来拥有非巫裔担任首相?种族主义和威权主义是否将逐渐式微?普世价值观是否能在全世界得以真正实现?美国在奥巴马正式上任的那一刻赢的了全世界的赞赏和羡慕,可是当Trump在2016年当选后,美国又再一次震惊世界。这时的我才真正去正视美国所带给大家的虚假美景和美国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课题。最让人厌恶的是美国那狭隘的利益观在国际事务上所犯下的种种战略错误。虽然奥巴马的上任与他独有的魅力,让世界认为美国将逐渐转变其过去的强势立场。

我非常喜欢奥巴马的演说与回答问题的方式,还有他许多与民互动的举动。他每到一个国家,必定与当地的学生举办演讲会并接受各国青年的提问。这无形中提高了美国在青少年世界里的地位,也让美国的国家形象有所提升。在对于同性恋,气候问题,民主自由等等课题上,奥巴马的言论更符合请青少年所向往的进步主义,也因为他的成长背景,奥巴马更能以同理心看待民生社会和世界的问题。

他极力推行的ObamaCare政策,帮助了许多能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家庭。不过就算他提出了许多良好的政策,始终抵不过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的选举制度和两党政治无疑是拖累一个良好连贯性政策的绊脚石。一个选举的金费动辄上亿,加上大集团在背后所资助的候选人,使他们无形中操作了政治,还有许多由富豪们赞助的游说团体,把原本该以民为本的政策变成了在国会上的买卖。奥巴马推行的政策再好,也无法打破美国根深蒂固的利益政治。更何况两届任期后,美国却选出了Trump,这种极端的反差证明了美国分裂的政治环境,民粹主义的蔓延和媒体操作只对自身利益集团有力的舆论走向。

无可否认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由贸易,普世价值观和区域间的稳定。不过纵观历史,美国也犯下了许多以自身所倡导的价值观违背的行为。奥巴马在书里也提及了这种困苦。因为他深知所提倡的价值观往往都对美国的极权主义盟友毫无约束力。这也是美国最为虚假的一面,奥巴马也对此无能为力。甚至连恶名昭彰的关塔纳摩监狱至今也还没关闭。不过奥巴马的确改善了美国之前所发生的虐囚事件,并严令美军和情报部门不得再施加私行,并有所建议极端保守政府改变国家政策,但这些效果微乎其微。

以美国利益之名,美国对极端政权的行为保持缄默和推翻民选政府以便扶持亲美政府是美国历来的手段。试想想当时的沙地阿拉伯的国王政权,一个在当时连女性开车都视为犯法和毫无人权的国家,美国仍然持续的售卖武器并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不见得对那些侵犯人权的盟友采取任何实质的制裁措施,这就是美国逐渐失去舆论立足点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尝试扶持美国的亲美政府都是以失败告终,阿富汗就是活生生的失败例子,将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身上是没有结果的,更何况还花费了数以兆计的费用和20年的时间去扶持一个不到几个月就失去政权的亲美政府,更别提那些过去在阿富汗所失去的生命。虽然奥巴马在任时将伊拉克部队撤回,可却在阿富汗增兵,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今天的失败结果。这依旧是打着反恐主义实施侵略国家的借口,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是指责别人,却忘了改善自己,如果将那些钱花在改善教育,医疗,气候,和普通百姓,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

无可否认,任何国家都有功过,美国标榜的自由民主仍是一个大家所坚信的价值观。虽然每个国家对自由民主都有不同的诠释,不过这些已成为大家心中最基本的信念。美国逐渐走下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非美国能改变自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问题,并放低在世界的军事姿态,不然我们将会亲眼见证美国被完全取代的过程。很可惜因美国总统的两任制,奥巴马未能有时间做得更多,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奥巴马执政20年,我相信美国将依旧是人人所向往的精神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