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Tuesday, 7 February 2017

读后感 - 《港英时代》



一國兩制這幾年面臨了嚴重的考驗,因此找了一些相關的書籍資料來了解香港與中國關係的微妙之處。我很好奇香港在港英時代和回歸後的社會性質和政府與市民的關係變化。

為什麼回歸後香港市民的心始終與中國離心離德?這其中的原因還是那四個字 ”自由民主“。
說到到這一點,我堅信只有價值觀才能籠絡人心。回歸祖國本來是一件好事,香港不可能永遠都當殖民地。那時的人們都認為回歸是必然的雖說制度上有所不同。英國的軟實力在文化價值觀上得以體現,像是極少插手人們事物,灌輸自由民主。最重要的是讓香港人民認為香港的社社會文化與問責制度能成為一種作為中國民主富強的典範。香港模式正是中國未來應該走的路。

這裡也可以從另一個論點出發,中國持續的強硬手段是不能挽回香港市民的心。長此下去,中國在國際間的軟實力也將不會壯大。台灣人民也將繼續排斥中國(以自由民主的角度)。雖然現在的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但那都是經濟與軍事外交。中國並沒有輸出真正意義的軟實力和令人著迷的價值觀。

港英時代下的香港是一種文化百花齊放的時代,是社會自由風氣的時代,更是經濟成長的時代。港人一直認為真正現代富強的中國的也應該是這樣的模樣。不過,未來在文化價值觀的統一已經在彼此間越走越遠。台灣與香港社會對中國的鴻溝將越來越大,到最後以硬實力來逼迫的統一的手段也越來越近。

自由民主的確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指標,當然經濟力量也很重要。過度自由民主的社會也將對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國家,社會,人民的一切事物都必須平衡再加上人民的理性成熟度。以經濟視角來評論,中國完全超越台灣香港,但現在就差人心未歸因為以價值觀來評論的話,中國征服不了香港台灣。

最後,是選擇經濟還是價值觀?沒人能預知,僅此希望社會是朝理性,正義,民主,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朝向紳士文化發展。

還是那句老話:”得民心者的天下“。(要多數的民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