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Sunday, 11 March 2018

《文進理髮院》




他是一位理发师,老一辈的居銮人都知道他是谁。記得第一次去他的理髮院已經是上小學的時候。起初去的時候《文進理髮院》就在東發餅家斜對面的店面營業。隱約記得第一次踏進理髮院的時候,他一身白袍,手執刮刀顧客坐在舊式的理髮椅,他那烏黑的頭髮都是經過頭油的洗禮,異常整齊。理髮院內的一排長鏡子上掛著一個相框,相框裡是他的新聞,標題是天下頭顱都要挨刀(印象裡)。每用剃刀刮完一個顧客,他都會從抽屜拿出一張泛黃的小紙,裡面抱著的是准备替換的刀片。他說過,從他開業以來,從不間斷,每一個新刀片都只用在一個顧客上。

小学时对他有一種熟悉感,或許是因為爸媽都是他的朋友。當爸爸在等我理髮時都會和他聊天。記得當他用剃鬚泡沫擦向我兩邊的鬢角,霎时间觉得冰冷,然後眼神非常專注的像電影理髮師陶尼(Sweeney Todd)一樣使出乾淨利落的刀法。我上小学时每天擦的油亮的邊線髮型,都是出自他的手。

直到后来理发院搬去在Court的对面也是就靠著明吉摩河畔,跨过一座小桥就能到了。在哪里,更多的记忆浮现,店內裡播著老歌的舊式音響,墙上挂着老苏丹的照片,一排旧式沙发,一个办公桌,加上他這一位傳統的理髮師。這一切已是回憶。

2015年,我帶著新加坡朋友去他的理髮院,讓他清理耳朵。一個立柱式的傳統黃燈泡,細長的鐵枝,一個是挖耳棒,一個是毛絨絨的清理棒,最後就是細長的夾子。每一次清理耳朵,心裡總是莫名的緊張,或許是因為他每次都不鼓勵清理耳朵。這也是最後一次光顧他的店。

這次在老人院看見他,我向前和他說話,慶幸的是他還記得我。看著他走路緩慢,詞語也沒有以往的流利,心裡頗有感觸。一些事件讓他失去了以往的開朗和他那滔滔不絕的性格。如今從他的眼睛透露出的只有乏力的眼神。

常在想。。。人一生的縮影,或存在於字裡行間,或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下。總有一些故事能讓你心裡激起一陣漣漪。用心領悟人生的點點滴滴,內心回憶最終會得到應有的慰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