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July 2019
读后感 - 《李光前用一生来讲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21-07-2019
中学的礼堂前有一个前厅,叫做《光前厅》,那么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学生在《光前厅》前熙熙攘攘,一旁的墙壁上有布告栏,另一旁的墙上是挂上了历任董事长的照片。《光前厅》是学校的中心,也是望着那绿油油草场的眼睛。每次迎接学校的来宾,都是在这样一个庄严朴实的地方,而这个前厅用李光前先贤的名字命名再适合不过。
那个时代的华人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良好的东方传统价值观,也因为在南洋受到了多元种族的环境和英文教育,让这些先贤能真正体现和运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李光前的南益公司(Lee Rubber),这个耳熟能详的商号曾经是华人商界里的中流砥柱。当年李光前先生也以华商银行的身份与华侨银行,和丰银行进行合并整合资源抵抗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现今,这成为了我们熟悉的华侨银行。南益的生意也涉及了银行,橡胶,黄梨,保险,房地产等等。
李光前也是陈嘉庚的女婿,当年陈嘉庚看重李光前的才华和秉持着良好的价值观,曾两度邀请李先生加入他的事业。随后,李光前先生被陈嘉庚先生的理念所熏陶,以实业帮助华裔子弟,华教,公益,教育事业等等。李光前之后所创立的李氏基金至今仍旧在为公益事业付出,也时常捐助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教育。
我总觉得如今身为马来西亚华裔的我们,在修身和所应该秉持的良好价值观上都能从这些华裔先贤学习并传承下去。他们树立了一种南洋华人自身所应该坚持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待人谦和,刻苦耐劳,过着朴素和不眷恋虚名的价值观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陈嘉庚因为教育和公益散尽家财并无怨无悔,所幸李光前先生以岳父为借鉴,深知只有连绵不绝的财富基础才能长期的帮助教育和公益事业。
从这里我们能学习保持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热诚,拥有同理心并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士。此外,以先贤们为借鉴,秉持对事物的原则性,富而不骄,刻苦勤俭,用谦和,沉稳和真诚的心待人处事。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一种对世事的同理心,以一种感性,谦卑的心态对待人事物。
Sunday, 21 July 2019
讀後感 - 《陽痿美國》 18-07-2019
總是能被李敖的觀點所吸引,花了9天閱讀了他厚厚的652頁對歷任美國總統的批判。我只能說他的論點舉證總是能引人省悟。
李敖先生一直以來都能針對事情的原則性和道德性提出尖銳的批判,因為這恰恰是大家故意忽略事實本質的特性。這本書是他對於美國歷任總統的批判,從華盛頓到奧巴馬,他的筆鋒挑出了美國打著民主自由虛假的一面,也揭露了美國流氓式的霸權主義,也將美國毫無道德原則的政治立場以事實證據呈現歷任總統的錯失。對於歷任總統的隱私,他盡然也能一一道出,當然這點就讓讀者自行斟酌。
雖然他沒去過美國,不過他閱書無數,對於資料的舉證,收集官方報告等等,並用於針對政客常混淆視聽的言辭給予反駁。從美國獨立宣言,對印第安人的殘忍政策,夏威夷的佔領,欺壓南美洲各國,到一戰和二戰,再到中東戰爭,美國對西藏政策,再到對台灣的政策等等,他都能舉出美國的虛假面。當然我們也知道美國的確是一個只會依據自身利益作出行動的國家,因為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忙著推翻不親美的政權,然後另類立親美政權,就算親美政權是獨裁政權和對當地人民慘無人道也在所不惜,反之亦然,就算是他國的民選政府,都能被美國推翻。
的確,以往我們被美國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著,也認為只要依照美國自由民主和生活價值觀就能改變世界。不可否認,美國在國際上起到了穩定世界局勢的作用,加上美元的世界性的流通,或許說是世界性流通的毒瘤因為全世界都在為美國背負債務。但是如果我們認真的往裡看,其實我們也會發現民主的美國再也不是那麼民主,自由的美國也不是我們所想像中的自由。美國一直所提倡的人權,其實在911之後,其人權也如同虛設,像2005年美軍虐囚事件,甚至是美國愛國者法案等等,都嚴重侵蝕了美國人民的人權自由。美國甚至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總是忽視聯合國的法律。
美國以往所做的種種事物其實都有悖於美國本身所提倡的理念。因為經濟緣由,美國當年不簽署京都協議書,對於平等的理念從建國到今日,在經濟和種族上仍然不平等。建國時期殘殺和歧視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再到歧視中國人。甚至資助和保護許多極權政府,特別像是與沙地阿拉伯的關係。在那麼多年以來發生了許多美國政府所牽涉其中的悲劇,大家也逐漸了解美國蠻橫的霸權方式。不過,美國龐大電影業的軟實力總是能麻木和混淆人們的對事實的準確判斷並轉移視線,將美國塑造成一種救世英雄。
其實世界上有許多事,我們心裡都知道是不公正也不符合道德原則,但我們仍然會故意忽略事實。當我們不斷的高喊追求事實但其實我們也仍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正確的事已經被許多毫無相干的言語所混淆,而謊言依然瀰漫在我們的世界,像雲霧一樣,總是努力撥開但仍見不到前方的路。
Sunday, 14 July 2019
读后感 - 《没有银行的世界》Bank To The Future 09-07-2019
银行真的能被取代吗?自主金融是否真的能转移至每个人身上。作者以七大颠覆性的科技,也就是WWW,数字货币,众筹,P2P贷款,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小额贷款,为基础来解释为何如今的金融世界永远走不出债务所创出繁荣的逻辑体系。全书以比较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也穿插了网络和社交平台过去的故事,颇为有趣,以让我们一步步看着社交媒体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发展史,让我们有直线式发展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这些颠覆性科技,但这些科技日后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现有的金融体系是否会崩溃?科技到底如何改变货币的体现与本质?银行和国家银行是否仍能继续主宰货币流通?或者说这永远填不满的债务体系到什么时候才有个终结?
当然作者也不忘了在书里一直推荐他所创立的金融平台 Banktothefuture.com。我们都知道科技所带来的支付和融资便利,但这本书很大部分说出了这些颠覆性技术如何影响银行业和实际货币的存在。对于债务推动经济的论述是否会被金融科技所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当货币的创造转移至个人手中,金融体系的逻辑会导致价值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事。
当然银行依然有其作用,但金融界里的分工会开始产改变。对于货币的定义与体现也已经逐渐转型。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虚拟货币已经不是银行所能控制的传统货币体系。货币只是数字或纸张,只有我们可以定义和赋予货币在我们心中所认为应该有的价值和体现。
不过,人类永远都对事实避而不见,也从不从历史上学习。我们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有所反应,然后去改变,然后又走向遗忘。立足过去,拥抱未来,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心态,金融体系的改变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有些人已经走向前段,有些人仍在准备,有些人仍原地踏步,但历史给我们的学习是任何人都逃不了发展的洪流。
当人们再也不用银行所创造出的债务货币,试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Sunday, 7 July 2019
讀後感 - 《中華秩序》 02-07-2019
整本書批判了中國歷史上的專制體制,並大加鞭笞中共政府的政策和體制。作者以宋朝和春秋時期才是最能體現真正的華夏文明並以此作為依據,解釋了澶淵體系和開明的威權主義的方式所管理下的中華秩序。作者認為中國能以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期作為中華政治秩序所應該擁有的政治依據,讓政治環境下擁有更多聲音或讓不同的理念相互競爭。
中國歷朝歷代都以一統治天下為己任,但這其實蒙蔽了中國統治者的雙眼並被這一思想蠱惑千年。中國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唐朝的開明制度,和宋朝的澶淵聯盟體制也體現了中華政治仍能以不同的方式延續。
作者針對的是中共政府將獨裁專制包裝成一種中國特有的秩序但是中國其實仍然能擺脫這種專制政體。當然我是認同春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時代,各自思想獨立,彼此在思想上擦出火花。
我也認同作者對於中國百年國恥的另一種看法。自鴉片戰爭開始的100多年,中國自身不斷和外界磨合,也產生許多思想的變化,那是一種打破過去傳統政治的第一步,也開啟了過去百家爭鳴的場景。這段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傑出人物,像是辜鴻銘,李鴻章,宋教仁,胡適,梁啟超等等。
我所認同和所期望的中國是1920年代那逐漸走向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當時晚清時期已有許多學術上的爭辯,之後的北洋政府再到民國政府,這一道路讓中國得以往正確的軟性威權主義發展,並在學術自由,獨立思維和民主體制上逐漸成形。可惜的是二戰阻止了這一進程。
1949年後,中共政府加上毛澤東總總失敗的政策讓中國倒退了比以往更專制的王朝政治。如今我們看中國的政治,台灣政治和香港本土政治,這些其實都能成為中國日後一種政治體系的選項。
我們看看台灣和香港,因為繼承了自由體系,才豐富了華人世界里的文化和出現大量的創作思想,進而提升了人民的獨立思維,讓他們能在一個自由的整體下擁有一個創意無限和尊重獨立思考的空間。
雖說在管理中國這樣龐大人口的國家,穩定機制的確很重要,中共政府也的確加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也已和國際接軌,視乎中國只剩下其政治體制還未能作出適當的更正。其實我認為這時的中國處於政治改革的黃金期,為什麼要讓自己失去這樣一個政治改革的機會。當國家主席能無限期連任的法律通過,中國視乎又倒退回以往曇花一現的盛世路線,好比貞觀之治,康熙盛世等等,但可悲的是這些依然是人治,依然建立於個人權力基礎上,就像以往的朝代循環一樣,盛世之後又是陷入窘境,一切仍回歸原點。所以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時期的輝煌然後又持續衰落,除非能打破這種千年來專制政體的形體。
西法里亞體系(Westphalian)和中華秩序是現今所爭論的課題。中國在極權體制下的確加速了經濟,科技和軍事的發展。但這視乎和80-90年代獨裁政體一樣,都是先大力發展經濟以圖麻痺和轉移人民對政治的關注。反而,我們看看台灣在80年期的政經文教的發展,特別是人文發展和一種內心毫無限制的昇華體現才是中國人所應具備的素質條件。以香港作出的文化貢獻,這些都必須在一個尊重獨立思想,人權,言論自由的環境下才能所發展出的文化盛世。
此時此刻,中國模式潛在的問題的確引人堪憂,台灣和香港的離心力將會逐漸增強,然後到達一個臨界點,到時的中共政府也必須做出抉擇,或改革模式或遵循王朝歷史以武力解決。希望未來,我們能看見一個能尊重個人權利的中共政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