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感受到仇恨和釋放仇恨?当對於移民,宗教,政治在不同的立場上,我们的仇恨是如何產生的呢?如今在网上能轻易看见偏见和仇恨的言论。这已经成为常态,大家也视乎再也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和口吻来对于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于对异议者在言语上的霸凌和使用潜在的歧视性文字来作为批判的工具。
我们能捫心自問,偏見從何而来?書裡其中一个章节用爱情作为例子。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愛情是盲目的”。这一偏见无形中蒙蔽了大家對事實的判斷。只要存在任何形式的偏见,任何仇恨都可以被合理化,也可以作為說服自己的一种理由。如何真正摈弃偏见来看待事物,那就是仍需不断的充实自己,开拓视野和以同理心作为判断基础。
我们总是希望这些仇恨言论会随着教育和时间逐渐改善,也希望塑造理性社会将会得以实现。所以有時對当下的恶况視而不見或者包容了一些偏激言論因為人們總認為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因為希望讓我們憧憬的理性社會和聲音終究會實現。所以當面對坏事发生時。我們以虚假的希望來說服自己,也蒙蔽了對事實的判断,因此拖延了當下所應該擁有的改革进程。
政治領袖常以論述或口號呼籲人民讓國家再次强大。可是一些偏激言論的產生是為了得到更多權力。特別是以外來者,異議者,他國的,他們的這種論述是真正在侵蝕多元社會的基礎。時時刻刻注意政治領袖以栽贓于其他人来转移视线的做法。其實這些自古皆有,但人們依舊在狂熱中賦予獨裁者更多力。
過度憂慮也將對多元社會造成傷害。仇視者常以憂慮的公民偽裝自己,並藉此擔憂不同宗教的人士或難民將會帶來危害,或常對特定族群有先入為主的憂慮。這種憂慮能激起廣大的效果並進一步遮蔽我們的同理心和人性。例如難民問題,不止歐洲,馬來西亞也面對同樣的問題。當我們問問自己的內心,這種憂慮的根源是從何而來時?會發現憂慮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喪失憐憫心和同理心,這也是危險的地方因為憂慮並不屬於任何特定的人事物。如果我們不再以人人皆同的理念施予人道救援,漸漸的社會會因為這些不確實的憂慮去針對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士也將會讓所有人永遠處於恐懼之中。
對於自然和同質的概念和對性別者的歧視。我们常对于异于傳統思想標準的人出现不信任感,或展現不认同的觀點,就好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我们对这些的标准和衡量基础在哪?就因为自古的传统和文化?這其實是虛幻的根據。我们不能妄加归类或标签特定的文化或族群或持有特定价值观的人。
不帶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多元視角看待任何人與社會。從而建立多元共存的社會,聽見各種聲音,在以尊重人權的角度去判斷和討論。現今的社會正與良好的價值觀背道而馳。不過,只要時時刻刻保持同理心,以禮待人和去除標籤化。那樣社會就能和諧一些了。
最後,人类由始至终都是以感情作为判断基础,事实就好象我们对乌托邦的憧憬,时而真实,时而虚幻。謹記我們所要追求的是世俗和多元共存的社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