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Wednesday, 9 October 2024

读后感 - 《亦近亦远的东南亚》2024年8月30日

 

这本书主要从吴哥的王朝历史切入,并简要介绍了当时东南亚各国的国情。书中详细描述了吴哥王朝的诸多方面,包括律法、生活、农业、宗教文明等,让我们得以对吴哥王朝的历史面貌产生出一个深刻的影像。尤其突出了以农耕为基础的植物文化、女性优先的社会制度以及水稻耕作的农业社会。

书中还提到了东南亚其他古代文明国家,如三佛齐、狼牙修、占婆、诃陵国、满者伯夷、巨港和阿瑜陀耶等,强调了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与印度文明/佛教文明的密切联系。这些文明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对宗教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也深入介绍了吴哥的社会结构,律法,生活方式,语言,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并通过吴哥的碑文和雕塑探讨其背后的含义。这些碑文中有大量的高棉语、梵语、巴利语以及近代高棉语与孟族语(通常从左上向右横式书写)。碑文和雕塑不仅记录了历史,还象征了当时的宇宙观和精神价值。

吴哥时代的精神价值和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吴哥窟作为东南亚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巧,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宇宙观和宗教信仰。通过书中和吴哥整体的建筑群,雕塑的描述,可以看出吴哥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高度依赖,尤其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储水池与雨水管理对于农业和城市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吴哥王朝的灭亡与阿瑜陀耶王朝的持续战争有着密切关系。吴哥都城在经历了600年的辉煌之后,最终毁灭于这场长久的战乱中。

东南亚的历史并非单纯以时间为主轴的文化史,而是一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活史。东南亚文明深受自然环境影响,森林、水田和海洋构成了其文明的基础,并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植物文化社会。

很遗憾的是书中除了提及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这是了解吴哥王朝和东南亚历史的宝贵文献之一,其他本土文献都消失了,因为当时贝叶作为书写材料容易被虫蛀,因此并没有留下太多完整的历史记录,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

最后,阅读后通过对吴哥王朝的分析,引导我们从东南亚各文明的角度反思自身国家的发展。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东南亚精神的一次探讨—一种与自然共生的独特文化模式。这种精神至今仍在影响着东南亚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出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如何在马来西亚改变着以往印度文明在其历史上的社会与文化面貌。

我曾经去过柬埔寨,亲身体验了这个国家的魅力。从金边乘坐长途巴士前往暹粒的路上,我看到了柬埔寨乡村的真实风貌。这段旅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吴哥王朝的历史和文化,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最后,其实每一次都很想让那些伊斯兰极端分子闭嘴,如果要以时间线来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正统性,那马来半岛一开始是受古印度文明,佛教文明影响。我们就处于东南亚中心,本该就是各族,各文化,各宗教的交汇处,多元才是我们的归属。至于新一代的马来西亚青年,让我们以东南亚多元文明共存的角度去思考马来西亚未来的定位与发展。


Wednesday, 27 March 2024

读后感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2024年2月26日

 


从商与个人修身必读的一本书,其实大家不必特别去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课程,只要去认真阅读或观看各个知名成功人士的书籍与演讲,像是,Bill Gate,Elon Musk,Jeff Bezos,稻盛和夫等等,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加实质性的商道。巴菲特自己本身就推荐了葛拉汉与陶德(Benjamin Graham & David L. Dodd) 的投资方法

本书的章节为公司治理,金融与投资,另类投资工具,普通股,企业并购,评价与会计,会计诈术,赋税,Berkshire50周年回顾与展望。

在这个速食经济和快速致富的大环境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对于事业与生意所追求的个人修养,也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是挑选能干,诚实和勤奋的员工和拥有一流的经营团队,这比设计组织层级制度,厘清谁在何时向谁报告些什么更重要。Steve Jobs也说过一样的话。

巴菲特的都会给他所选的董事长三项假设经营事业,那就是自己是公司唯一的股东,公司是自己唯一的资产,未来50年都不能出售公司,这既能避免董事长做出短视的投资目标,也能能为公司长期利益着想。

投资方面,巴菲特主张不分散投资,认为集中投资更好,我本身刚开始投资时也犯下这个错误。这种分散投资像是蜜蜂采花蜜般不断地换股的操作方式,会产生沉重的交易成本,包括买卖差价,手续费和佣金等等,将一个不断进出市场的人成为投资人,就像不断玩一夜情的人成为浪漫情人。我们应该参考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Pudd n head Wilson)中的名言,将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

可是如今的投资氛围却崇尚股票分割,促进交易量,交易成本因此增加。为公司引来一批过度关注股票市价,市场导向,短线利益报酬的股东。公司会显著脱离企业的内在价值。企业盈利有一部分被股票交易衍生的摩擦成本吃掉了。巴菲特的导师 - 葛拉汉指出,人们普遍认为股票价格等同于公司价值,其实大谬不然,你付出的是价格,你得到的才是价值,两者很少是一样的。谨记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

对于股票投资者,他指出股市的价格总是准确反映在股票的基本价值,唯一重要的风险是价格波动风险。不过大众往往将波动性等同风险而这是严重的错误。其次,很多投资者认为个股若大幅下挫,在股价低价买进的风险比在股价高档时买进更大,这个理念其实是荒谬的,因为Beta值无法分辨两者不同的行业内在的风险差异。Beta投资概念风行是因为忽略了,约略正确好过精确但错误。

一间拥有一流经营团队的公司,如果股价下跌,不代表是风险,而是买进优质公司股票的时机。成功投资的要诀,就是在市价远低于企业实质价值时,买进优质企业的股票,所以准备买股票的人,理应期待股价下滑。如今很多大数据的投资模式和那些华尔街的投资顾问会让股东损失利益,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座农场,吩咐他的中介商,一旦隔壁的农场以较低的价格卖出,马上也替他卖一部分的农场,理性的人会这样做吗?这种投资买卖的逻辑是错误的。有一个逻辑大家都至今都搞不懂,如果未来你将净买股票,股价上涨将损害你的利益,股价下跌才对你有利。(以IBM例子为考量)

其实投资的一些基本道理是你不必是专家,如果不是就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务必避免复杂化,如果有人承诺你可以快速赚大钱,你应该快速说不,也不必特别形成自己的总体观点,或了解人别人的总体观点是浪费时间和危险的,因为这可能导致你无法看清真正重要的事实。随着时光流逝,巴菲特越来越坚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资金投资在个人自认某种程度熟悉,而且经营团队可以完全信赖的企业上。第二类的错误的投资是一些永远不会产出任何东西的资产。

如果是你本身在营运公司,就必须注意如果短期与长期目标有冲突,则必须以拓宽产品护城河为优先。当然产业因素远比管理表现重要,换句话说,你上了那一条船远比你划船得多有效率重要。记得一个基本投资原则,在那里亏钱,不一定要在哪里赚回来。在产品同质化的产业中,你不可能比你最笨的竞争对手高明很多。

如果保留盈余能够使到公司市值至少增加等同金额,则保留盈余,只有当资本增加创造的额外盈余不低于投资人一般能赚取的报酬时,公司才有保留盈余的充分理由。

大家要记得如果收购公司,宁愿以每股X元的价格买进一家好公司10%的股权,而不是以每股2X元的价格百分百收购这家公司。你要奔向球将达到的地方,而不是它目前所在的位置。保留有实力和愿意付出努力的一流团队远比全面收购来得划算。

巴菲特一再强调,勤奋,学习和秉持良好的个人纪律才是成功关键,很可惜如今的社会崇尚短期获利,快熟致富,却忘了真正能致富的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长年累月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