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Friday, 17 May 2019

讀後感 - 《書的大歷史》 15-05-2019



你會很驚訝如今處處可得的書籍,紙張,文字,圖像,其中的演變過程是多麼的繁瑣累人。

从泥板记录到纸莎草纸到羊皮纸再到纤维造紙的过程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變。可是,在歷史上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停滞不前。書裡闡述了纸张制作和印刷技术的細節和演變,而這些內容相当冗长复杂。如果沒在現實中觀看实际操作,讀者是很難以文字想象印刷和纸张的制作和生产过程。特別是許多編排機器的運用,和歷史上手工鑄字的過程。

書籍製作者需要顧及許多過程,像是紙張製造,印刷技术,编版技术,製作油印等等。在這些過程中出現了像是,活字編排,凹凸印刷术然後逐漸演變至图片印版等等。这在今天看来屬於再也普通不过的事,但之前却经历了非常久的演变过程。好比方為什麼大寫叫Uppercase,小寫叫Lowercase,紙張衡量的標準由來,書籍格式大小的演變,釘綁技術,頁面的分佈等等,都是歷經幾代人才逐漸成型。

我非常鍾情於書籍,也一直都在收集書籍。仍記得許多年前看過Johnny Depp 的一部電影 《The Ninth Gate》,他在電影裡的書籍鑑證者的角色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一本書見證了人類在時空下的存在,一本書能帶領讀者穿越整個人類的歷史文明,也恰恰只有文字記錄,體現了我們現有的人類文明。

如今,實體書和電子書,再加上現在手機閱讀的趨勢,實體書的地位有所動搖,但實體書作為人類文明的最終體現,其意義是不能被取代的。實體書的工藝流傳許久,至今依然繼續編版印刷,書籍製作至今也從未停止過。不過這不是對抗,我們也能將現有的實體書放上雲端或電子書,兩者互補,一起扮演傳承知識的工具。

最後,一本書的內在價值和存在意義是值得我們所關注的事物。每一本書體現了群體的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社會下的背景,文化,知識,和文明程度等等。讓閱讀和書籍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堅信每個人會因此得益。

                                   書籍的確是穿越時空並了解人類文明的最佳工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