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Tuesday, 25 June 2019

读后感 - 《万历十五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16-06-2019



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著作之一。作者以1587年,从西方历史观的背景与万历朝做比较。这一年代表着中华世界失去转折的契机,而这也是欧洲势力逐渐增强的年代。作者选择这一年作为标题是想带出东西方在那一年的差异与变化。

书里以万历朝的官场运作模式和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斗争原由作为重点。作者也叙述了明朝官场上的儒家逻辑思维,颇为值得一读。因为能让读者感同深受和窥探明朝官场和皇帝管理国家的运作模式。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执政一大半的时间都身居宫中,当然明朝的内阁和司礼监,仍能各司其职,整个帝国也能继续以低效率的模式运转。当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后,万历皇帝也逐渐失去对国事的热诚,开始看清官场上的虚伪,加上许多自诩为为国为民的忠臣也只是希望因直谏皇上并图的一个为社稷福利的美名。

当然明朝的文官集团已经属于一个成熟的体系。皇帝对于这股力量一般也只能出于无奈。儒学的文官系统是以道德观念高于法律制度。儒家的道德观念主宰文官的思维,而这也是作为管理国家的准则。对于明朝的税收制度,军事制度,书里也详细叙述了其运作方式。

书里分别提到了首辅张居正的理念,清廉正直的海瑞和军事将领戚继光。这三人对于道术,或者说阴阳的拿捏各有不同,因此在这样一个僵硬的儒家体系的文官系统下,想要有所作为是非常之困难。海瑞的操行理念就用句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戚继光和张居正属于务实派,也让我们窥探有才能的人如何在僵硬的文官制度下发挥所长,当然他们二人的下场并不理想,但是至少在这样一种以道德观念胜于务实观念的文官体制下,他们所尽的努力还是非常值得赞许的。作者也有详加叙述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技术。

其实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千年来的儒家政体和集权式的文官体系,加上专制主义等等,这些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万历一朝让汉族政权再次衰落。中国现今是否仍以传统上中华统一的姿态行事?高度集中的权力在过去证明是失败的例子,但至今我们仍看见一个专制皇朝的影子,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现今的社会作出适当的调整,但其本质仍然不变。

最后,明朝的衰亡也导致了汉人在历史最后一个朝代的结束,但儒家体系的汉族文化整体仍然能继续下去。这个主轴线能延续多久,仍是未知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