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March 2020
讀後感 - 《暴政》 2020年3月13日
看完之後,作者所提醒我們的事其實都是在生活上或政治上自然而然所該做的事,就好像不可以隨地亂丟垃圾的淺白道理一樣。可是為何作者卻再三強調我們該如何面對暴政呢?我能體會作者的感受,人往往對事實視而不見,也罔顧理性,加上明知有些事可為而可不為,但人們依舊會犯錯。
書裡對於自身的責任,讓我想起孔子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者提出一些大家日常生活中就能改變的小舉動,像是多和鄰居聊天,追求事實,注意網上的用語,不要宣傳任何負面的政治術語等等。在書裡,一開始時就強調不要盲目遵從權威政府,人在高壓的政權下,往往會變得附和政權者所想要得到的影響力。不妨想想二戰時期的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惡行。為什麼當惡劣政策出台時,你身邊的鄰居竟然會遵守?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傾向於George Orwell 的小說《1984》裡的生活,一切自由,甚至語言都被政府或網絡控制著。作者提出,雖然盯著熒幕已經無法避免,但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學識和思辨能力,其實盯著海量的信息也都沒多大意義。當我們只是從網絡上複製媒體的語言和詞彙,便已經放棄了更大的思考框架。如果我們要產生更多理念,更多思考框架,我們就必須多閱讀。如果所能使用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思考能力。因為貧乏的語言不能幫你建構思想框架並進一步演變成傳播給別人的知識語言。
熒幕使大家處於集體出神狀態,什麼是事實?建立追求事實的基礎又是什麼?我們對著銀幕,劃過許許多多視頻評論,這其實只是單向的灌輸意識,面對的是潛移默化的減低人們的思考能力。我們一直不斷要吸收更多的新聞,更多的消息,但我們根本無法消化也無法鑑定事實真相,和真正有價值的新聞。
獨裁政治也常以極端主義來描述敵人,或恐怖主義來加強自己對國家的掌控能力。人們也會因為這一類術語而願意交出自由,這無形中讓政府接管更多權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注意政府的真正意圖和理性分析當下的局勢,不然這其實也是一種獨裁政治的手段。
現在人人皆是媒體的年代,只要大家秉持當一個追求真相的調查者,那就不會被許多網絡上的假新聞受影響。學習歷史,能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也能觀察到一些威權政體正學習錯誤的歷史並繼續侵蝕自由的本質,許多言語模式也趨向二戰時的法西斯政權。
時時刻刻當一個樂觀者,不要以歷史必然性的軸線來作為最後判斷,因為人類總能創造未來。不要受目的論或必然性的言論影響,只要保持一個創造未來的心,我們就能走向正確的道路。遵守法制精神,維護公民社會,提倡更正面的社會氛圍。每個人都有一個責任,那就是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自由。照顧弱小,對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歧視說不。
如今除了銀幕,人們的靈魂和思維還剩下什麼?讓自己從禁錮在信息填鴨式的框架下解放出來吧,永遠記得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對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正面的態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