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1 March 2020
读后感 - 《異鄉人》 2020年3月9日
閱讀完畢後,竟然覺得和書裡的主角(莫梭)在一些心態上有相似的地方。書裡講述了莫梭對社會有一種疏離感,像是一個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的人,但這其實並不代表他是一個惡劣的人。他就像一個處在世俗框架下的異鄉人。
有些人就是擁有一種冷漠感,對別人的觀點和評價採取一種隔絕的態度。莫梭常有一些想法但卻懶得解釋因為覺得沒必要。因為母親的逝世沒留下眼淚,加上母親葬禮後的第二天就和女性友人游水嬉戲,大家對他這種行為有些不可理解,這甚至埋下了日後在庭上作為攻擊他的論述。可是他內心深處所感覺的,所想的是為什麼大家以現有的社會倫理和道德規範來批判他。沒留下眼淚,對於情感上的複雜模糊,難道是錯嗎?但是他也不加以解釋內心的感受,因為解釋了也沒用,別人也能不理解。
莫梭因為殺了一位阿拉伯人而被控上法庭,加上在阿拉伯人身上連開四槍,當被預審法官問到為何在開了第一槍後,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開槍?莫梭其實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當在正式的法庭審訊時,莫梭說出了犯罪動機,那就是太陽惹得禍。
烈日當空下,他心煩意亂,加上高溫所帶來的頭昏腦漲,他先開了一槍,停頓一下繼續開了三槍,但一切就是那麼順其自然。其實有些事做起來的確沒緣由,也不需要什麼動機,當下的氛圍被凝結,那一霎隨著時間一滴滴的落下,而成就了一系列的行動。
其實個人脫離於社會規範的心態是可以被了解的,因為對於這樣的人,有時許多事並不可以從社會上固有的習慣或印象來評斷。檢控官竟然以莫梭是有學識,穩重,工作認真等等這些優點作為控告他變成一個冷血的殺手為基礎。正是因為這些優點,他還犯下殺人罪,證明他比魯莽衝動的殺人犯還罪加一等。這一切何嘗不是一大諷刺?
莫梭始終不明白為何一個普通人身上被視為優點的特質會成為犯罪上不利的決定性證據,也因此造成他被處於死刑。當然,他也懶得解釋這一切,當下心裡所感受的才是一切。這種心境就算任何事都可以处之泰然,但不代表他會逃避当下应该有的责任。如果面對女人和愛情,當下的他是認真的,但如果失去了也可以處之泰然。
人內心都有一種冷漠感,對於社會的規範也總有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不過我們始終生活在現實中,像莫梭這一類人,對社會的疏離感,對周遭的人事物,甚至愛情,親情都保持一種距離。他的內心周圍有一個磁場隔絕了這一切。可是他恰恰忠于了自己的內心,這也是他所想要的生活,他連死都不畏懼也不在乎,因為此時此刻他能得到寧靜,被關在監獄又如何?一切隨遇而安,深沉的心和與世隔絕的心境,讓任何事物都不會影響他,因為他由始至終都不在乎。
一個人獨處能立即建立起對人事物的隔膜,並以局外人的心境觀察和思考一切的一切。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棒的感受,時間彷彿消失了,內心感到一絲平靜,再也沒有什麼能奪走自己的情感,靜靜享受著內心的話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