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末到民国初期,这千年一遇的转变,怎么不叫人感兴趣呢?民国在大陆的历史,从一个封建制度的社会转变至共和制度,当时的中国社会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渡期?试想想这是千年帝制后中国人真正意义上拥有自由权力的时刻,很想一探究竟当时的民国社会的百态,和知识界,娱乐界等等到底都发生些什么趣事,所以找了一本《活在民国也不错》。
北京的早晨有着淡淡的泉水味,全城的饮用水都得靠山东卖水人一车车送到住户的家里。每送完一家,在外就做一个记号,当时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独特的记号,以防止外人进入自己的行业。书里也提及了当时买卖房屋的过程与价钱,还有车夫(Grab)的价钱,甚至叙述了当时教育工作者的年薪和生活成本和数不清的民国轶事。这些民国日常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大致相似,只是工具的不同而已。
书里当然也少不了民国名人的趣闻,作者以住,富,吃,乐,爱为主题来叙述民国百态,像是胡适买车,鲁迅买房记,蒋介石与钉子户,民国美食,爱情悲剧,还有琳琳种种的娱乐新闻。你会惊讶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的思想也极为开放,这也说明中国在民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蜕变。特别是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也开启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社会面貌。
我一直所向往的是民国所诞生出的人文社会和知识份子,很可惜我们再也不能遵循当时人文社会的发展道路。虽然民国政府迁至台湾,但这种人文精神的发展已经遭到很重的打击,在加上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知识分子再也恢复不了原有的人文社会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精髓。
#想起李敖,或许他才是唯一一个真正继承了五四,白话文和新文化的精神,但他也走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