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List - Make your site Live

Friday, 11 August 2023

读后感 - 《为何我们总是选错人- 人类政治行为的迷思》2023年5月6日

 


“选民不是笨蛋,他们只是无知”

纵观历史,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也不会去承认我们就是一群爱听谎言的群体。书里以生物学角度去解说为什么我们总是选错人?为什么我们也不能一直以理性,批判的思考角度去选择候选人与政党。

作者以美国一个靠海的小市镇为例,在大选期间,小镇发生了鲨鱼咬死人的事件,但这却间接影响了当地的选举票数,这听起来很荒谬吧?因为当地小镇的不满情绪会间接投射到执政当局。扪心自问,任何理性的选民绝不会让之前的鲨鱼事件影响之后的投票倾向,因为我们应当让政治人物承担他们能够合理负责的项目,但生物学就是让我们自动将坏事潜移默化的发泄在执政者上。反之,如果球队赢球则会增加执政当局的支持度,因为选民会沉浸在幸福感之中,相信大家在马来西亚都能深刻体会这些事。

归根究底,在投票或探讨政治论述上,我们总是会替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理由,不仅自欺,而且欺人。有时在理性群体看来,为什么大众仍会支持一个毫无原则和诚信的政党?为什么大众会选择民粹主义的候选人?为什么仍会支持极端主义分子?我们似乎别无选择,只能承认公众舆论总是不理性又难以捉摸。

大多数的我们都没有一个理性分析事物的知识基础,因为在Google 和社交媒体盛行年代下的我们,缺乏阅读经典作品,无法理解基础的科学概念,也不清楚政府与社会是如何运作。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正视大众无知的问题,和缺乏理性思考的概念,并作出行动改善这些问题。

其实非常令人不解的一点在于,现代的我们能轻易能查证事情真相,但无知的现象却持续蔓延和恶化。为什么这些假消息不但继续流传,还有数以百万的人愿意相信?为何在易手可得的资讯下,人民仍旧如此愚昧无知?马来西亚就有许多例子,比如最经典的文冬的计票事件,一个关灯谣言,至今仍让许多人坚信不疑,或是仍有人相信Obama是回教徒一样,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谎言与假消息。此外,政党的实力越小,言论就越极端。诉诸沙文主义也是脆弱的表现,就像当年的DAP,和现在的民政,PAS,土团党。因为只有编造极端的论述,和远离事实,才不会威胁团队的利益。

因此人类一直以来看重的从不是事实,而是故事。改变故事,行为就会改变。想改变的话只要对自己说新的故事,说故事让任何事都变得合情合理,就像DAPPAS合作过3次,马华和国盟合作过,再到如今DAPUMNO合作,大家总有故事合理化自己的决定,2027年大选,如果DAP再次和PAS合作,大家也无需感到意外,因为任何政党总有新的故事来蛊惑选民。因为欺骗也算是人类自动化的特质之一。领导者说谎话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他们永远都有充足的理由支持自身的谎言。加上每个人总是用某种标准评断自己,却用另一套标准评断他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回应周遭环境。如果是别人呢,那就是他们的本性使然。

人类的基因或许不大能够认清世界当中的基本事实。大脑面对可能造成反感的政治资讯时,大脑会开始想方设法关闭负面情绪的源泉,以让大脑不会动用认知能力去消化这些资讯,反而是要马上想要改变资讯,因为如果大脑要消化这些讯息,就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大脑是懒惰的,大脑的第一反应会编造与我们相符合的故事。比如,当你拥有数据与事实,然后解释给另一方的正当支持者,他们第一反应会是告诉你,别说了别说了,因为大脑不消化与第一接触的信息相抵触。大脑是懒惰虫,思考会消耗认知资源。所以要是获知一项与我们对世界理解不同的事,我们会马上否认到底,而不会思考其中的意义。因为演化教会我们要迅速思考并脱离危险,因此我们很少会理性思考。

政治观通常不是来自实在经验,而是透过媒体得知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人类始祖是以非常近的距离评断领袖,因为判断较为准确。但到了现代,我们只能从媒体获取资讯,评断他人的能力因此就变得薄弱。我们没有侦测错误的主控中心来调控我们辨认的模式引擎,这也就是解释为何我们对于政治人物说故事有如此正面的反应,因为大脑并不会马上分辨故事事实与否。

如今人们对政治越来越冷感,因为我们的心智无法适应如此庞大的连接组织。人类的心智能接受大约150人的部落,因为这是人类大脑所能掌握的人际网络规模。不过只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加强探究事实的能力,我们就能不被谎言操控,心智也能更加成熟。

很可惜的是,许多人如今已陷入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从政者也犯了会计师症候群,把人事物看作一组组的数字,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缺乏人性与同理心。理性思考已被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所冲击。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迈向更理性与正面的方向前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